如何才能當“自己人”呢?
合股做生意,自然最好――可這要看機緣,比如賣核桃酥的張家便是;要麼便是有獨門的絕活手藝,比如陳李濟;隻是有錢,那還差了那麼一層意思。認購元老院企業的股份呢?且不說這機會並非隨時有,就是有這樣的機會,以他的“含宋量”,根本輪不到――高舉為首的新貴集團早就把股票認購私分了。
何況就算認購了元老院的股票,也算不上元老院的“自己人”。對元老院來說,有錢,不過是個好客戶,好納稅戶,它會慷慨的分紅,可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何況何威望雖然家中富足,卻遠遠稱不上“有錢”。雖然鄉下有一百畝佃出去的田地,城裏有那麼幾間出租的房屋。然而在廣州這個大戶如毛的地方,他隻能算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要不是有舉人和沙灣何氏兩個光環,怕是根本排不上號。
要當“自己人”,就得躋身於元老院的小圈子。
若是在大明,哪怕是泥腿子,隻要能通過科舉,亦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若能得一生員功名,在地方就算是有了身份的人,官吏都要客氣幾分。若是中了舉人,那便躋身於縉紳一流。便算是“進了圈子”。
這不知哪裏冒出來的大宋元老院呢?顯然,在廣州舉辦的“公務員考試”算不得科舉――至少和大明的科舉層次上差了不少。
這個層次上的差別並非簡單的“官”和“吏”之間的差別,而是考試層麵上的不同:
廣州公務員考試的並非由“元老院”出麵,而是“廣州市政府”出麵。主持人劉翔雖然是元老,職位卻隻是廣州府尹。考取的考生安排的也都是廣州本地幹部的位置。可見這公務員考試是“地方上”的。
相比之下,真正被元老倚為腹心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芳草地出身的幹部。他們雖然年齡小,大多數職位也不高,但是在歸化民中的地位卻是毋庸置疑的。
何威望在臨高打聽了不少消息,特別是關於芳草地的消息――他早就聽聞這所學校的大名了:凡是用事的年青幹部,大多出身這裏。是地地道道的“天子門生”。
以何舉人的智慧,自然明白這便是澳洲人的“國子監”――說起來,其實比國子監還要尊貴些――畢竟晚明的國子監監生的光環已經褪去了不少,濫竽充數,捐資入監的人也太多。
隻要入了芳草地,便是“元老院的學生”――這個說法何威望在報紙上反複看到過。顯然――要當元老院的自己人,眼下最快的辦法就是去芳草地念書。
何威望思量再三,下了決心:送孩子去芳草地念書!
好在這芳草地是“開門辦學”,隻要願意支付學費和生活費,家庭背景合格,一律接收。
元老院對舊士子雖然抱有天生的不信任感,但是並不排斥接收他們的子女入學――要改造老得也許是辦不到了,但是改造小得還是大有可為的。
所以何威望試探性的谘詢立刻得到了回應。鄭尚潔表示對廣州市工商聯合會會員的子女肯定是“優先錄取”。
何威望得了準信,便在家裏考慮送哪幾個孩子去念書。
若說孩子,他家裏雖無三妻四妾,也有一妻一妾,兩個通房丫鬟也給他生過孩子。加起來,存活的嫡庶子女共有七人,均未成年。
按照澳洲人的說法,最好是六七歲入學,但是這個年齡去念書,又不能帶仆人伺候,何威望放心不下,思量再三:決定讓嫡出剛滿九歲的三兒子和庶出的十二歲的二女兒去芳草地上學。
相比其他大戶紛紛將遠親子侄,至多庶出子弟送去澳洲人學校讀書,何舉人這一舉動在廣州城裏算是石破天驚了。卻也深合鄭主任心意。尤其是那日拜會鄭主任時,恰逢一位臨高來的杜首長也在辦公室,聽完鄭主任介紹自家子女就學情況後,這位杜首長非常高興的稱讚自己是“一位開明進步的父親”。
何舉人委實不太明白送女孩子上學為什麼就“開明”,更不知道“進步”在哪裏。他之所以送二女兒去念書,一是考慮可以照顧幼弟,二來聽說澳洲人對女子念書頗有執念,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隻要聞聽家長願意讓女子念書的,必然有所誇獎――這算是他的一種市好之態。
聽杜首長的一番言論,果不其然!何威望雖說不解其意,但是澳洲人高興就好!
回到家中便叫仆役們打點行裝,預備送孩子入學。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