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朝鮮的反應(1 / 2)

“小娘子,人帶來了。”昌獻奇領著十三個水兵來到呂渙真跟前。這十幾名水兵都是清一色黝黑精瘦的模樣,領頭的那個年紀不大,看著也就二十出頭的年紀,眼珠卻滴溜溜地轉著,一看便是個機靈的小夥。

“這十三個水兵都是卑職手下最信得過的。”昌獻奇介紹道,“領頭的這個叫武三山,以前是跑登萊遼東貿易船上的水手,小娘子盡可以差他去辦事。”

“見過呂小娘子!”武三山和另外十二名水兵拜倒在地。

“既然是昌提領選的人,我自然是信得過。”呂渙真扶起武三山等人。向他們交代了具體的任務細節。

武三山和他帶領的十二名水兵,要執行的任務是乘船將鎮江的捷報和已經俘虜的佟養真、佟養性二人送至京師。眼下鎮江孤懸敵後,各類物資支持不了多長時間,一張寶貴的捷報和兩個重要的俘虜,想必能夠換來朝廷的大力援助。

“記住,不要直接往京師去。”呂渙真吩咐武三山道,“去山海關附近打聽打聽,尋到石柱宣撫使秦良玉,把我的信和俘虜都交給她。”

呂渙真很清楚,自己一個沒有品級的小小千總,還是個女子,遞送的捷報送到京師,恐怕不會掀起任何的波瀾,兵部和司禮監那關不說,就是紫禁城的午門也未必送得進去。因此必須借助石柱宣撫司的力量,由秦良玉作為朝廷命官的身份代為呈上為好。

呂渙真記得史料上有記載,渾河之戰過後,秦良玉的第二批援遼軍隊是一直在山海關駐紮的。如今渾河之戰如同史書上記載的一樣戰敗了,想必秦良玉將軍也應當就在山海關吧?

不知道馬祥麟怎麼樣了,有沒有平安突圍。呂渙真歎了口氣,將三封信件交給了武三山,一封正式的是給朝廷呈奏的捷報,第二封是給秦良玉信,最後一封信是寫給馬祥麟的——如果他還活著的話。

“小娘子盡管放心!”武三山將三封信貼身放好,“小人拚了這條性命,也要將東西送到秦宣撫那裏。”

“此事關乎鎮江堡存亡,就拜托在你們幾個身上了。”呂渙真給這十三名水兵每人發了十兩銀子,“斬獲的首級也已經硝製好了,你們也一並裝在船底運送過去。”

韃子首級很是值錢,尤其是真韃首級,一顆可值五十兩賞格,相當於一名邊軍士兵好幾年的軍餉。呂渙真從威寧堡時就將斬獲的首級攢了下來,鎮江一戰後,總共攢下了真韃首級二百一十九顆,換算成白銀就是一萬零九十五兩銀子,即使銀兩會有一些“飄沒”,但對於緊缺銀兩的鎮江來說仍然是一筆急需的錢財。

白銀不能直接吃,可是卻可以從鴨綠江對岸的朝鮮買來各種物資。呂渙真不是沒有嚐試過通過孫一亮的路子與對岸的朝鮮義州取得聯係,可自從鎮江落入後金手中後,朝鮮方麵為了防備後金入境劫掠,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要想與義州取得聯係,非得派使者前往義州城下不可。

於是呂渙真這裏做了兩手準備,一邊派出武三山一行聯係大明朝廷,一邊在鎮江堡內物色膽大的商人做翻譯,打算與朝鮮取得聯係,多少獲取一些援助與物資。

佟養真、佟養性二人被五花大綁地扔上了海船。二人都會說漢語,知道自己被送往大明內地後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一開始他們還對呂渙真出言恐嚇,說什麼八旗兵若來,要將鎮江夷為平地之類的。見恐嚇對呂渙真毫無效果,二人又前倨後恭,服軟求饒起來。

“小娘子行行好,我兄弟二人也是不得已才降金的,若不降金,韃子要殺我全家......”

“這些話,你去跟被韃子殺了全家的百姓說去吧。”呂渙真絲毫不多廢話。二佟在甲板上如青蟲一般蠕動掙紮著,直到被武三山一腳踢進下層甲板中,跟那些首級作伴去了。

目送船隻消失在地平線後,呂渙真才返回了守備官廳,又檢查了一遍賬簿後,呂渙真剛打算去新軍軍營看看訓練情況,袁殊、尚可信、尚可愛、尚可和三人便匆匆趕了進來。

“小娘子。”袁殊從布包中將一顆剛斬下的首級取出,看那光頭與發辮,是一顆真韃首級無疑了。

“韃子首級?哪裏來的。”

“今天上午是尚家兄弟出哨,這首級是他們在鎮江東北五裏處斬獲的。”

尚家兄弟三人昂首挺胸地站在堂下,他們都繼承了父親尚可喜那健碩的體格和矯健的身手。“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俗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稟小娘子。”大哥尚可信代表兄弟三人發言道,“今日我兄弟三人在北門東北五裏處發現了三員韃子哨騎,卑職兄弟幾個無能,讓其中兩人走脫了。”

“無妨,能斬獲韃子哨騎已經實屬不易了。”呂渙真安慰道。八旗兵的哨騎同樣是旗中精銳,遼軍的夜不收們往往在小規模的前哨戰中不是這些哨騎們的對手。八旗利用哨騎打擊遼軍的夜不收,達到阻斷遼軍偵察、遮蔽戰場的作用。這也是八旗對遼軍百戰百勝的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