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巡撫登萊(1 / 2)

朱由校的禦書房中,眾臣子激烈地討論著。一旁服侍的魏忠賢識相地差人取來了遼東地圖,讓朱由校和臣子們能痛痛快快地指點江山。

展開遼東地圖,君臣們發現自己現在麵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麵:遼東半島如同一把長長的楔子一般插入海中,在海上的位置十分優良。如今遼東半島被後金占領了去,對華北地區的海岸線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尤其是距離最近的山東。

“要向呂渙真所在的鎮江輸送輜重,肯定是從山東走海運最便捷。東奴不善舟楫,船匠稀少,暫時對山東構不成威脅。”說話的是帝師孫承宗,他是朱由校的老師,他任職少詹事,並不是十分要緊的職位,可是由於他帝師的身份和與朱由校的親密關係,說話在朝中分量十足。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袁可立說道,“東奴現在缺少戰船,不見得以後就造不出來。我們今天能走海運援助鎮江,以後說不定就會被東奴的戰船封鎖海麵。遼東半島丟了,山東岌岌可危。”

葉向高、楊漣等人在一旁並不說話,他們並不懂軍事,貿然開口反而言多必失。

“前幾日山東布政使司來報。”魏忠賢插嘴道,“登州、萊州兩地今日有大量遼東難民走海路湧入。”

魏忠賢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按理說是能夠在這樣的禦前會議裏說上話的,不過左光鬥、楊漣還是對他這樣的閹人貿然加入感到一絲不快。

“難民,難民,遍地是難民。”朱由校歎氣道,“要是沒有這個呂渙真的鎮江大捷,大明連一場像樣的勝仗都沒有打過,再加上這些難民,豈不是亡國之兆?”

“陛下莫要妄自菲薄。”葉向高出言安慰道,“胡虜無百年之運,豈能撼動我三百年大明?”

“有事多說事!”朱由校皺了皺眉頭,“少像那劉一燝一樣,說些不鹹不淡的幹話!”

葉向高悻悻地閉上了嘴,與昔日的萬曆皇帝不同,這位少年天子的心性頗讓人捉摸不透,從政多年的葉向高也拿不準哪句話才對他的胃口。

“臣有一法。”袁可立拱手道,“可將山東的登州、萊州兩地從山東巡撫的治下劃出來,另設登萊巡撫,總督登萊軍政,負責安靖海麵,以及海運鎮江。”

“專門設立登萊巡撫海運鎮江?”朱由校疑惑道,“為了這小小的鎮江,特意設置登萊巡撫,有這個必要嗎?”

“臣認為很有必要。登萊是山東的海上門戶,東奴若是要總海上進犯山東,必然先進攻登萊,設登萊巡撫,是為防奴所計,並非完全為了鎮江。”

“其次,從登萊走海路援助鎮江十分便捷,鎮江地處朝鮮邊境,援助鎮江,同時也是在向朝鮮施壓,防止其倒向東奴那一邊。”

袁可立所說的第二點倒是說到了朱由校的心坎兒裏。鎮江隻是區區一座小堡,朝鮮卻是大明三百年來的藩國。最近幾年來大明在遼東頻頻吃下敗仗,薩爾滸一敗甚至就在朝鮮人的眼皮子底下,萬曆援朝積攢起來的威信早就被敗光了,朝鮮國內,向後金示好的呼聲也漸漸高漲起來。

一旦朝鮮徹底倒向後金,大明的威望將受到極大的打擊,朝貢國們都是善於見風使舵的,有個帶頭的朝鮮,難保這些小國不會紛紛效法。這樣的打擊是年輕氣盛的少年天子所不能接受的。

“袁少卿所言有理!”朱由校點頭道,“鎮江與朝鮮僅僅一江之隔,我們支援鎮江,也是堅定朝鮮抗金的決心。這登萊巡撫,朕以為可以新設。”

“陛下。”左光鬥頗有些憂慮地開口道,“新設登萊巡撫總覽軍務,難免又是一筆開銷,若是要從海上支援鎮江,花銷更是.....”

“錢從遼餉裏麵扣!”朱由校說道,“萬曆年間先帝每年撥給遼軍多少兩銀子,這些銀子都花到哪裏去了?沈陽遼陽十天內雙雙淪陷,遼兵遼將們倒是跑得比誰都快!真要跟韃子交手了,打起來還不如一個女人!”

“陛下,臣以為此事當慎重......”

“慎重什麼,難道再召集朝會,議上個一兩個月?”朱由校駁斥葉向高道,“朕又不傻,鎮江孤懸敵後,兵不過五百,哪裏夠咱們在朝堂上慢慢討論的?朕意已決,從遼餉中撥五十萬兩給新上任的登萊巡撫。鎮江所需的軍餉、輜重等物,均從登萊起運。”

“陛下聖明!”袁可立忙不迭地奉承道,“臣原自請離京,任首任登萊巡撫!”

“準奏!”朱由校此時隻覺得遼東的新局麵即將打開,頗有少年意氣地一甩袖子,“擢袁可立為右僉都禦史,即日起上任登萊!”

......

畢懋康在家中閑臥,反複檢查著手中自生火銃的圖紙。

自從徐光啟告知畢懋康自生火銃的概念後,這位畢生研究火器的大明官員興奮異常,花了一個月廢寢忘食地繪製圖紙,終於在大明天啟元年三月底思考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將腦海中的自生火銃繪製成了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