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王家,也就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是一顆大樹,但和真正的官宦世家相比,也不過是蚍蜉。
翌日,王饒就將昨夜事情的經過寫成折子,遞交上來。
早朝上,蘇澈隨便翻看兩下,發現寫得確實很詳盡,字裏行間都是他對孩子管教無妨的自責與悔恨,甚至一度提及,若非上有八十老母,他就羞愧得懸梁自盡。
更有意思的是,王饒遞了折子不說,早朝上竟然直接低頭認罪,乞求告老還鄉。
這讓蘇澈倒是微微詫異。
仔細一想,王饒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情理之中。
畢竟,他曾經是陳正德黨羽這件事,被大家知道了。
之前蘇澈為了安撫這些人,燒毀了陳正德那份謀反名單,王饒還能抱著僥幸心理,繼續在朝中當官。
他與蘇澈都心照不宣,隻要名單上這些人老老實實地給朝廷打工幹活,蘇澈就既往不咎。
可若是你們犯一丁點錯誤,那就是萬劫不複。
長子王嘯為非作歹,調戲民女,這些都是輕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是什麼,當時他可是說找來了吳天,雖然對方隻是一個總旗,但沒有上頭的命令,吳天私自帶兵給王嘯撐場麵。
這往輕了說是擅離職守,往重了說,那就是結黨營私。
而且,當時王饒火急火燎地跑來救大兒子,可是也帶來幾個官員。
雖然他們官職都不怎麼高,但那也是能上朝的主,可都見過皇帝。
所以,王饒已經深知自己和王家的處境。
若他不主動提出辭官歸鄉,那麼別說他自己和兒子的性命,保不齊王家幾十口人最後都得步了陳家的後塵。
對此,蘇澈表示很滿意。
他就喜歡聰明人辦事,簡單直接。
辭官歸鄉?
準了!
蘇澈大手一揮,直接同意。
其他上朝的官員瞧著,都是難以置信。
昨晚的事情,眾人都略有耳聞,都以為明年的今日就是王家的忌日,沒想到蘇澈就這麼輕鬆地方過他了?
這些人還是想得太簡單了。
王饒辭官歸鄉,可以。
但是王家的大部分財產,包括但不限於房產、田產,以及一些零落八歲的東西,隻要能變賣換錢的東西,全部充公,上交國庫!
眼看就要入秋打仗,蘇澈可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盤剝有錢人的機會。
王饒好像也猜到了會是這麼個下場,隻要小命保住,比什麼都行。
他甚至還比較主動,承諾蘇澈,要把王家的全部都拿出來支持戰事。
這下,倒是顯得蘇澈不近人情了。
但無所謂,蘇澈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他現在就要錢。
還有一件事,有些人比較關注。
那就是蘇澈為什麼會在夜裏,悄無聲息地出宮?
甚至不帶進軍!
隻帶了一個丫鬟。
這要是出了什麼事,誰擔得起?
誰掉腦袋?
禮部尚書的老頭子等王饒的事情處理完,就要站出來,聯和一些言官,準備炮轟蘇澈。
可惜,礙於蘇澈的因為,不少大了退堂鼓。
而且,蘇澈一個眼神送過去後,淡淡地說了句:
“諸位愛卿,也想給朝廷做一些貢獻?也要捐獻一步錢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