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不善於耕種,缺乏糧食,再加上修水利賺了些錢,因此紛紛拿錢購買,或者幹脆用牲畜來換,畢竟,開墾土地需要耕牛或者耕馬。
另外,招募來的流民,直到明年秋收才能收獲,也大量的缺乏糧食,需要用銅錢來購買。
事實上,李泰在這裏的所有舉動,並不是為了要占羌人多大便宜,而是為了融合這些羌人,融合之後所帶來的好處,會遠超過賺多少錢,收獲多少糧食。
首先,這些羌人跟叛軍中的先零羌,都同屬於羌人,有了白馬羌和參狼羌的先例,先零羌未來的歸順就會容易的多。
而作為叛軍主力的先零羌一旦歸屬,涼州的叛亂也就可以基本宣布平定了。
其次,李泰以部分漢人為榜樣示範,在白龍江大力發展農業,可以吸引相當一部分羌人變成農民,大幅度增加李泰統治的有效人口,而將來這些人口,都可以為李泰提供穩定的稅賦。
再次,當相當大一部分羌人也變成農民的時候,漢羌之間的分界線就沒有那麼明顯了,遊牧的羌人在劫掠農耕人口的時候,就會遭到羌人內部自己人的強烈抵觸。
有了這些羌人的支持,李泰未來出兵平定可能出現的叛亂,將會容易的多,也不會因為找不到對手而勞師無功,畢竟,羌人對自己人的底細還是比較了解的。
這一來,遊牧的羌人不敢再輕易的劫掠,此地的局麵就會慢慢的穩定下來,成為李泰穩固的根據地。
最後,李泰在此地建立了有效的統治之後,就可以在此地招募勇猛彪悍的羌人,加入自己的軍隊。
招募建立了有效統治的羌人,跟招募遊牧部落的羌人,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建立了有效統治的羌人,會顧忌自己的家人,顧忌自己的同族兄弟,不會輕易反叛,而遊牧部落的羌人,隨時都有可能反叛。
因為他們的家四處遊蕩,即使是他們造反了,你也追究不到他們的家人,更找不到他們的家在哪裏,因此,這種羌人做任何事情都毫無顧忌,肆無忌憚。
這就是為什麼各個王朝招募少數民族騎兵,既欣賞他們強悍的戰鬥力,又頭疼他們強悍的破壞力,卻自始至終沒什麼好辦法。
李泰估算了一下,未來一年的時間,要在這裏投入1.4億錢,其中水利建設1億,官署的薪俸開支和屯田的耕牛0.4億錢,賣出了20萬石粟米,收回1億錢。
如果再加上從西漢水氐人那裏收的賦稅,這些算下來的話,李泰的倉庫裏還剩下76萬石粟米,豆餅22萬石,56萬斤棉花,銅錢2.26億錢。
李泰現在的糧食儲備已經十分充足了。
不過,這還沒有完,李泰還需要在軍隊裝備上進行大規模投入。
除此之外,李泰還有從程球那裏,沒收來的2座鐵礦和1座煤礦,也加大了開采力度,一部分用來打造高質量的農具,一部分用來製造盔甲武器,儲備起來等待下一次擴軍的時候使用。
這些錢和糧食,如果用來擴充軍隊的話,理論上可以增加不小的規模。
可問題是,漢陽郡的人口太少,如果再招募軍隊的話,不但人員素質會大幅度下降,而且會影響漢陽郡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行,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