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強心(1 / 2)

“二哥!”一股暖流,瞬間湧遍俞慶的全身。他雙目含淚,哆嗦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韓慶之仍舊是原來的那個韓慶之,哪怕高中了解元,還被朱一馮當成了千裏駒,仍舊有情有義,為朋友不惜己身。

“我以最早那批屯丁和護衛為骨幹,組建了一支教導隊。總兵力大約兩百餘人出頭,配備的全是火槍和戚刀。還有一支六十人的炮隊,配備了十門行軍炮。”知道俞慶此刻的心情,韓慶之拍了拍對方的手背,低聲寬慰。“這是第一批,乘坐五艘新式哨艦,不帶糧草輜重,直奔中左所協助守城。其餘弟兄,交給鄭大旗,乘坐戰船趕過去,大約兩天之間……”

“不,不行!”俞慶的眼淚終於淌了出來,搖搖頭,哭著拒絕,“二哥,你,你的義氣,我這輩子到死都忘不了。但是,但是許心素聯合了劉香與荷蘭鬼,出動了戰艦三百餘艘。我,我不能昧著良心,讓你去送命。”

“誰要跟他們打海戰了。海戰留給鄭一官去打,我是趕過去幫俞帥守城。”韓慶之托著俞慶的手,將他帶回了會客廳,“你先坐,別急,你現在急死也沒用。聽我說,許心素那邊人數雖然多,卻是烏合之眾。而中左所建設多年,城牆上又有新式火炮,隻要俞帥不主動出戰,守上半年都沒問題。”

這話可不是安慰之詞,而是根據曆史上著名戰例得出的結論。

在冷兵器向熱兵器轉換,重型加農炮沒發明之前這段時間裏,火槍加土圍子,絕對是進攻方的噩夢。

隻要指揮得當,一個普通堡寨外加三四百名火槍手,就能讓數倍於己的敵軍束手無策,甚至铩羽而歸。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大清”一吹再吹的雅克薩之戰。

“我大清”前後動用了戰兵五千精銳,三百艘船隻,民壯無數,卻打了將近三年,都沒能順利將其拿下。最後,隻好采取長期圍困的戰術,又餓了俄國侵略者足足四個多月,才終於迫使侵略者主動提出了談判要求。

而雅克薩內的侵略者總兵力,前後相加才一千兩百出頭。其中第一次總兵力為四百五十餘,第二次為八百二十餘。並且其中大部分並非正規軍!

此戰,“我大清”雖然憑借優勢兵力和本土作戰的方便條件,取得了最終勝利。卻沒有敢乘勝追擊,甚至主動讓出一部分領土,換取與侵略之間的和平條約,原因就是,再打下去,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隻能見好就收。

作為曾經的職業軍人,韓慶之對“我大清”一直沒啥好印象。對俄國侵略者更是嗤之以鼻。然而,拋開民族感情和政治離場,單純從軍事角度去研究,卻能從雅克薩之戰中,分析出一個重要結論,即:火繩槍加土牆,可以充分彌補防守方在兵力方麵的不足。

俄國侵略者為何能憑借區區千餘烏合之眾,在補給線長達上萬裏的情況下,跟本土作戰,後勤充足的清軍打上三年之久,憑借的就是大規模裝備火槍。

特別是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俄國侵略者以四百五十對三千大清精銳,竟然也能打得平分秋色,重要一點就是,他們裝備了三百餘支火繩槍,其中還不乏西班牙重型火槍,也就是大明俗稱的斑鳩銃。

而反觀大清這邊,火槍數量還不到一百支。大部分將士用的仍舊是傳統冷兵器。

能依靠將士們前撲後繼,將侵略者逼退,已經是幸運。根本沒能力尾隨追殺,更沒能力將侵略者退出之後的雅薩克據點變作自己的進攻前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