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九龍殿
李世民低聲吟道:......,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嚐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
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唐國公府,從前不過區區一留守,爵不過國公。晉陽起兵,輕取關中,數年而據有天下。”
“說到底,是先帝與朕,唯才是舉,海納百川!”
天下未定,乾坤無主,即便是管仲那般生活奢侈的,陳平那般挖自己爛屋的,也一樣要重用。
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伊摯、傅說、管仲、吳起、蕭何、曹參、韓信、陳平八位有汙點的謀臣武將為例。
隻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便出身低賤,即便曾經是敵人,即便身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都可以為“我”所用。
在這點上,李世民與曹操的觀點是一樣的,在開國之初,選拔人才之時,並不注重品德。
但現在是治世,貞觀要超越古今盛世,關鍵就是在用吏。從前馬周上書說,李世民隻注重京官和軍隊將領的任用,對州府的官吏卻不以為意。
李世民雖然知道是對的,但因為各種原因,也隻是沒搞太大的動作。
可從許敬宗一事上,李世民認識到了,官員品德對於治世太重要,難怪曆朝大治,都是從吏治開始的。
“輔機啊!這個許延族,太不體麵了!讓他來修史,這書還能看嗎?”
俗話說家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大門大戶人口眾多,家家都有敗家子。可人家燒酒做的好,沒漏啊!
這家夥倒好,弄得人盡皆知,李世民都替他臊得慌!
孔穎達保他為給事中時怎麼說的,把許敬宗誇的跟花一樣,說他痛並思痛,已然痛改前非,非昔日吳下阿蒙。還給李世民講了一段,使功不如使過的故事,忽悠著他,把許敬宗這禍害弄回了京師。
而長孫無忌卻嘿嘿一笑:“陛下,這楚王殿下慧眼啊!”
恩?
長孫無忌這明顯是話中有話,李世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但這話換誰說都行,唯獨長孫無忌沒資格,畢竟二郎是為他妹妹-文德皇後才這麼做的。
於是,麵帶不悅的李世民說道:“輔機,你這是什麼意思?”
嗬嗬,長孫無忌趕緊拱手,躬身回話:“陛下,您誤會了,臣是說楚王在用人上有先見之明!”
百騎衛組建時,招收了不少新人,能力考察隻是一方麵,在品德上,也更占了很重的分量。那時候,有人說,楚王太過嚴苛,很多人都有想法。
但現在看來,楚王的所作所為還是對的,最起碼不用怕,在這種時候,不用擔心揮淚斬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