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爭論(1 / 2)

老程估計也是聽程處弼說,他要是不提,李寬都快把這事忘了!

貞觀九年,隨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進擊青海湖,行至禿子嶺,與敵軍相遇,當即便是一場血戰。

按理說,當麵之敵本來應該是吐穀渾的騎兵。可打著打著便覺得串了味,敵人的兵器、甲胄各式各樣,語言也是五花八門。

李寬奉命去抓舌頭,結果補得了三名騎兵。一番審問才得知,他們是高昌國的建武鐵騎。

所部一萬五千人,除了三千建武鐵騎,其餘都是麹智禮在西域招募的強盜、馬匪,馬術精湛,來無影去無蹤,個個都是亡命之徒,百戰餘生之輩。這支部隊號曰-橫流軍,是高昌國應對高昂的軍費開支而設立的。

平時在西域打家劫舍,劫掠商旅,哪個國家有戰事,或收其軍費助戰,或為賊寇雇傭。亦兵亦匪,名聲實在不好,故不屬高昌軍建製。

其統帥麹智禮勇武果斷,但因其為小妾所生,並不受麹文泰的待見,少小從軍,積功至一軍之首。

“麹智禮乃驍勇有謀之將,兒臣曾與之周旋幾陣,堪堪平手。攻伐高昌,穩住西突厥是一方麵,拔掉這顆釘子,方能解除我大軍之患。”

恩,欲破其國,斷其支援,剪其羽翼,的確是個穩妥的辦法。程知節與李寬的想法如出一轍,程知節飽經戰陣,粗中有細,他說出這樣的戰策並不奇怪。

李寬血氣方剛,還能如此穩健,不得不令人佩服。且瞧皇帝臉上笑意連連就知道,他老人家對這個兒子,不是一般的滿意。

可西突厥到底是個問題,不是說大唐搞不定他三五萬騎兵,而是擔心因此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

他們以逸待勞,就近作戰,比之唐軍勞師以遠,舟車勞頓優勢太明顯。一旦陷入僵持之勢,拖也把唐軍拖死,這是作戰的大忌。

李世民沉吟片刻,隨即問諸臣:“諸卿可製約西突厥之策?”

房謀杜斷,既然是作戰,殿中之臣,自然是習慣性看向房玄齡。

而房玄齡也是不負眾望,當即拱手言道:“臣以為此事不難!”

所謂以兵製兵,以匪製匪,以突厥人製突厥人方是上上之策。

老房這話可是有出處的,貞觀六年,聖人冊封彌射為奚利邲咄陸可汗,阿史那步真欲自立為可汗,遂謀殺彌射弟侄二十餘人,名聲因此而累。

貞觀十三年,阿史那彌射率所部處月、處密部落投靠大唐,阿史那步真遂自立為咄陸葉護,但其部落多不服,步真無奈,也攜家屬投靠唐朝,授左屯衛大將軍。

讓其隨軍出征,專司勾連西突厥將領,動之以情也好,重金賄賂也罷,隻要能遲滯西突厥人的兵鋒,等大軍拿下高昌,一切都好說了。

“讓他也當一回我大唐的姚賈,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姚賈破韓趙之盟!

妙,實在是妙!諸臣也是交口稱讚,房相老成謀國。

可喜歡挑刺的魏征卻問道:“房相既知步真名聲臭了,又怎麼肯定就能成事呢?”

“萬一此計不成,橫穿沙漠的我軍,豈不是要麵臨兩軍夾擊的危境?”

魏征從來都是個悲觀主義者,做事都是按最壞的打算做,他從來不相信幸運,因為他知道差一點和差很多,道理是一樣的。

房玄齡身為宰相,主管一國軍務,不能把“可能”堵在軍國大事上。他要是賭輸了,輸的可不是錢財,而是將士們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