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南征閩粵(1 / 2)

秦始皇既統一中國,就按其預定步驟北逐匈奴南開蠻荒。尤以中國南部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地域遼闊,足為中原民族移殖生息發展之地。益以秦在未統一中國之前,已有征服巴蜀蠻荒的經驗,而秦的興盛,實亦賴巴蜀富源的開發以助之。既決定南拓疆土,為中原民族開辟未來生存繁殖的地域。

而此時的百越,是散居的部落氏族,尚未形成一個統一民族。大抵居於閩中,聚居於閩江流域,其一小部有居於武夷山脈北麓者。居於粵南之部,大部散居於嶺南的廣東內陸及海濱,其一小部有居於南嶺的山嶺中者。居於桂省之部,大部散居於西江流域沿岸,其一小部亦有居於北方的山地者。至於居於越南之部,大部居於今越南紅河流域,其一小部也有居於今桂南山地者。此諸部中,以居於粵南之族人口較為眾多,性情亦較為強悍。

旬日朝會,消息傳出秦始皇將對閩粵攻略,沒有開始朝會前,大臣們在殿外三五一群,各自討論一會將在朝堂上要支持的政見,因此朝堂外彌漫出一片肅穆莊重的氣息。

朝會時辰已到,司禮大臣宣布了朝會開始之後,各自按班排列進入四海歸一殿。舊時禮製習俗觀念。古代等級製度嚴格,左右為區別尊卑高下的標誌之一,普遍實行於各種禮儀之中。由於君主受臣子朝見時,南麵而坐,左東右西,臣子北麵而立,左西右東,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開,若官位高者有東,卑者在西,則尊右賤左。有一句成語“無出其右”,古代把右邊作為上位。沒有人能勝過他(或他們)的。

秦始皇在眾臣站定後,在兩名侍人的恭迎下走上寶座,坐定。司禮大臣宣布:“朝議開始,眾臣奏事。”

秦始皇在眾人未開始奏事前說道:“諸位,今日大朝隻有一事。”秦始皇環顧殿中拍案道,“閩粵攻略,勢在必行。”眾大臣感受到了始皇帝的乾坤獨斷氣魄與決心。

主戰主張的太尉王賁出列奏道:“啟稟陛下,將軍屠睢正在組建南征軍團,副將趙佗,任囂等人已經抽調五十萬大軍,整戈待發,屆時南征軍兵向嶺南及閩中進軍共分五路,概略如下:第一路由鄱陽湖東側經餘幹進入閩中,略定閩地;第二路由鄱陽湖西側經豫章、南康進入粵北,與第三路聯合略定番禺地;第三路由長沙、宜章之道進入粵北,與第二路、第四路聯合略定番禺地;第四路集結於零陵、藍山,以策應第三路與第五路的作戰;第五路由黔中鐔城(今湖南黔陽)之道進入桂林,略定桂林地。”

左丞相王綰啟奏:“陛下,閩粵山路難行,行走不易,今日天下已平,何必再行征伐之事。”朝中因為進行了近十年的統一戰爭,秦國的糧食儲備已經消耗泰半,再次征伐閩粵,將國力不濟是王綰所顧慮的。

“陛下,閩粵素來不服中原管束,行蠻夷之事,今已平六國,當借餘威再下南地。”主戰的王賁急忙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