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二卷 青州之鵬 兔走於街(2 / 3)

就這樣懷揣著滿腹的心事,蔡吉帶著李達回到了她在鄴城暫住的郡邸。所謂郡邸就是專門用來為某一郡官吏或是客商提供住宿的官方館舍。郡邸最初出現於西漢首都長安,其功能類似於後世的駐京辦或是同鄉會館。鄴城並非大漢的京師,卻也設有相應的郡邸,這多少會讓人感受到袁紹這個鄴城之主的野心。不過在蔡吉看來這等小事已無足掛齒,隨著漢帝被擄,袁紹的野心隻會日趨膨脹。

漢帝劉協被擄,算得上是中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一個大事件。倘若蔡吉不出手改變曆史的話,那此事件將直接引出後世赫赫有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倘若她出手的話,又該如何出手?又會引起多大的蝴蝶效應?種種疑問與擔憂,讓清楚曆史進程的蔡吉這會兒也不敢貿然下結論。因此她一回到郡邸就立即找來了現下身邊唯一的謀士劉義遜來商討漢帝被擄一事。

話說,劉義遜原本以為蔡吉找自己是要商討之後的青州攻略。那曾想蔡吉一張口就說當今天子被擄,直將他驚得瞠目結舌。不過劉義遜好歹也是青州名士,所以在經曆過最初的驚駭之後,他立刻就冷靜了下來,轉而思慮起了眼下的局勢。而坐在他對麵的蔡吉亦不急不躁,靜候其作答。於是乎,在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劉義遜沉聲分析道,“若是如此,袁公因立即點播兵馬,趕往新豐救駕,迎接天子。如此一來即符合君臣大義,又可以天子的名義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叛逆。”

好個以天子的名義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叛逆!麵對劉義遜那與曆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相類似的進言,蔡吉不禁在心中暗暗誇讚其有見識。同時亦為自己得到一個水平不賴的謀士而感到高興。不過讚賞歸讚賞,蔡吉卻知袁紹不會選擇這條通天捷徑。於是她當即擺了擺手搖頭道,“義遜先生此策雖妙,然以袁公的作風,多半不會如此行事。”

“府君何出此言?”劉義遜皺眉不解道。在他看來以袁紹目前的名氣和勢力,走挾天子以令諸侯路線是最合適不過了。倘若事情順利的話,或許不出兩三年這亂世就能終結於袁本初之手。

然而蔡吉卻意味深長地向劉義遜提點道,“義遜先生難道忘了劉虞之事?”

劉義遜被蔡吉一提醒,自然也想起了當初袁紹欲扶持劉虞取代劉協的陳年舊事。不過劉義遜顯然並不將此事視作問題,卻見他當即搖頭道,“昔日袁公雖曾有過廢帝之打算,但袁公此舉也旨在不讓國祚落入董卓那等奸賊之手而已。如今董賊以伏誅,隻要袁公及時救下天子。依劉某看來此事大可就此揭過。”

就此揭過?你也太瞧得起袁紹與劉協兩人的心胸了。蔡吉在心中無奈地苦笑了一下之後,便跟著擺手道,“義遜先生此言差矣。袁公當初意欲廢帝可不止是為了對付董卓而已。”

劉義遜雖覺得蔡吉既已投靠袁紹,卻又總是將袁紹往壞處想有些奇怪。但他此刻既然已經奉蔡吉為主公,也隻好耐著性子追問道,“何以見得?”

蔡吉見劉義遜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便將先前詩會上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義遜。劉義遜起先聽到蔡吉那首用“競”、“病”二字所作之詩,還由衷地讚歎蔡吉才華橫溢。待聽到袁紹順著蔡吉的那句“需武帝這等明君來提點”直接便賞賜了曹昂重金之時,他的臉色頓時就為之一變道,“難道袁公有不臣之心?”

“不臣之心還不至於。倒是有幾分不甘屈居他人之下的傲氣。”蔡吉聯想著袁紹曆史上的種種作為點評道。確實,曆史上袁紹雖屢屢對漢帝有所不敬,但他到死都沒敢稱帝反漢。

不過蔡吉這話說得雖雲淡風輕,可在劉義遜這個東漢人聽來,所謂“不甘屈居他人之下的傲氣”那就是有不臣之心。其實通過袁紹這幾年來的表現,劉義遜也清楚那位袁大將軍絕非忠義之輩。但把持朝政的權臣與不甘屈居天子之下的亂臣那是完全兩碼事。所以這會兒聽罷蔡吉的分析,劉義遜隻覺得頭大如鬥。要知道這年頭謀士的前途與身家性命完全取決於主公誌向。主公誌向遠大,則謀士運籌帷幄。主公目光短淺,則謀士明珠暗投。然而倘若主公圖謀不軌,那謀士可就前路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