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二卷 青州之鵬 兔走於街(3 / 3)

相較之下蔡吉倒不像劉義遜那般憂心忡忡。因為她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向袁紹獻出過忠誠,自然也不會為了“主公”誤入歧途而煩惱。這會兒的她眼瞅著劉義遜低頭沉思,不由起身信步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逐漸西斜的日頭,整理起了思緒。

從剛才劉義遜的那番提議可以看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這個時代不少謀士諸侯的共識。畢竟隻要有了漢帝這杆大旗,再小的勢力也可瞬間翻身封侯拜相。正如當初董卓死後,郭汜、李傕、張濟、樊稠四人害怕被朝廷清算打算輕裝逃亡。虧得謀士賈詡提醒四人,若是隻身逃亡,區區一個亭長就可將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綁了送官。而倘若此四人以為董卓報仇的名義攻打長安,擄下漢帝,便可“奉國家以征天下”。最終郭汜、李傕、張濟、樊稠四人帶著沿途招募來的烏合之眾打下了長安城,並由賊寇翻身成了侯爺。

那……可否將天子迎來東萊?一瞬間蔡吉被自己心裏冒出的這個念頭嚇了一跳。但她跟著又覺得這事並非天方夜譚。論出身她蔡吉遠勝於郭、李、張、樊四人,論實力東萊的精兵難道比不過此四人的烏合之眾?況且自己又是女兒身比起袁紹、曹操等男性諸侯更不容易被漢帝所猜忌。更為重要的是隻要劉協這張王牌在手,蔡吉立刻就能擺脫袁紹的控製,不用再憂心會被卷入袁氏的宅鬥之中。

想到這裏蔡吉當即回頭向劉義遜開口問道,“義遜先生,汝看本府可迎天子否?”

原本還在低頭思考的劉義遜,乍一聽蔡吉如此提問,不禁愕然地抬頭看了看正目光炯炯望著自己的少女。顯然蔡吉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大大出乎了劉義遜的意料。不過話又說回來,主公心懷鴻鵠之誌對任何一個謀士來說都是樁好事。這意味著謀士將有更大的舞台可以施展。但如何幫助主公實現誌向,不走歧路,那同樣也是謀士的職責。

因此這會兒的劉義遜一麵驚歎於蔡吉心懷壯誌巾幗不讓須眉;一麵則麵色一沉,肅然地向蔡吉回應道,“兔走於街,百人追之。然袁紹可獲,袁術不可獲。”

劉義遜雖沒有正麵回答蔡吉“可”或“不可”。但他的這番比喻已清晰地告誡蔡吉,她現在沒有實力也沒本錢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蔡吉被劉義遜如此一提醒,亦隨之冷靜了下來。確實,此刻的漢帝就如一隻被趕入圍場的兔子。袁紹這樣的獵人固然可能不屑於抓兔子,可不代表其他諸侯就沒有抓兔子的打算。特別是曆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這會兒還就在青州旁邊。倘若自己真的將劉協迎到了東萊,難保不會再被人奪去。屆時沒了漢帝,東萊又遭受重創,那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一番理性的分析之後,蔡吉最終隻得悵然地歎了口氣道,“義遜先生言之有理,是本府孟浪了。”

劉義遜見蔡吉麵帶失望之色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見,在暗歎其孺子可教之餘,卻又微微一笑向其提點道,“非也,非也。府君雖不可迎天子,卻可助天子。”

“助天子?”蔡吉回味了一下這三個字之後,當即恭敬地向劉義遜俯身作揖道,“還請先生賜教。”

蔡吉謙恭的態度讓劉義遜多少有些感動。須知他在北海之時,孔融雖奉其為上賓,可從來不向其問計。這對一個謀士來說無疑是件比死都難受的事。而眼前這位少女府君不僅誌向遠大,而且還真的需要自己的幫助。於是心頭一熱的劉義遜當即一個拱手說出了自己的計策,“劉某以為,府君大可撥出百餘騎兵護送特使趕往新豐救駕。如此一來,即可向天下彰顯府君忠義,又可賣天子人情。就不知府君舍不舍得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