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蔡吉的這種逃命理論是不足為外人道來的。事實上,蔡吉的打扮雖文弱,可她身後的這支禦林軍依照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卻已算是武裝到了牙齒。就這一點來說,劉協對自家的親衛還是很舍得下本錢的。但這票人馬的戰鬥力究竟如何,卻隻有到了戰場上才能知曉了。畢竟當初在不其之戰之前蔡吉對裝備精良的東萊兵還是頗有信心的。不過真同呂布交手之後,蔡吉才發現真正當得了大任的還是太史慈平日裏嚴加訓練的一千五百騎兵,以及張頜自帶的那票親隨。
且就在蔡吉與李達交談之際,一行人等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曹操大營前。待見曹營轅門之前,這會兒正站著一員身材魁梧的戰將。那戰將一見蔡吉等人到來,便信步上前衝著蔡吉一個抱拳道,“來者可是徐州刺史蔡使君?羽林郎中李將軍?”
“正是本府。”蔡吉立即與李達翻身下馬,雙雙向那曹將抱拳還禮。
而那曹將在確認來者身份之後,也不多寒暄幾句,直接便自報家門道,“在下平虜校尉於禁。兩位請隨吾來。”
蔡吉耳聽前來接待自己的曹將,就是後世被稱為魏之“五子良將”的於禁。不由下意識地打量了一下麵前這個舉止得體的壯年將領。所謂的五子良將,指的是於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這五員曹操麾下的外姓大將。因陳壽在《三國誌》中將上述五人的列傳合為一傳,並評價此五人,“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後人因此稱五人“魏五子”或“五子良將”。由於蔡吉的攙和,目前“魏五子”之中的張頜與張遼都在東萊。而眼前的於禁雖沒有張頜和張遼那般年輕,但其舉手投足間所散發出的沉穩氣質,令蔡吉相信此人被排在魏五子之首絕非僅僅靠的是資曆。
想到這裏,蔡吉當即客氣地向於禁頷首道,“那就勞煩於將軍帶路了。”
於禁原本對主公讓女子入軍營頗為抵觸。為了不讓其在軍中惹出啥幺蛾子,這才決定親自出馬迎接這票天子派來的兵馬。不過此刻眼見身為蔡吉態度謙恭,而一旁的羽林郎中李達也無倨傲之色,於禁在稍稍安心之餘,轉而便以恭敬地態度,將這兩個既年輕又有身份的少女和少男領入了轅門。
且就在此時,曹營之內忽然爆發出了一陣歡呼之聲。頗感納悶的蔡吉不由抬頭尋聲望去,但見一隊黑衣黑甲的騎士自另一處轅門策馬入營,周圍的曹兵見狀紛紛舉起手中的刀槍向那隊騎兵歡呼致意。而為首的那名騎士赫然正是鮮衣怒馬的曹昂。
“昂公子還是一如既往的受人歡迎啊。”跟在於禁身後的親隨小聲感歎著。
眼瞅著曹兵們激動的表現,再一聽那親隨如此評價,蔡吉不由回過頭好奇地問道,“昂公子在軍中很有人望?”
“昂公子治軍頗有李廣之風。”於禁替那親隨回答道。
李廣之風?這究竟算是好評呢?還是差評?據蔡吉所知,曆史上西漢名將李廣確實很受士兵的愛戴,但其一直不被漢武帝重用,以至於戰績不佳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想到曹昂作為曹操的長子應該不存在太受歡迎而被忌憚的窘境,蔡吉姑且將於禁的評價視為了好評。深受士兵的愛戴,且武藝高強,這就是曹昂被曹操視作繼承人的緣由?卻不知這一次的宛城之戰,曹操會否像曆史上那般痛失繼承人?原本這一設想對蔡吉來說不過是尋常情報分析而已。然而一想到對麵的少年可能會在不久之後戰死,蔡吉就覺得心頭澀得慌。於是她當即一皺眉頭,轉身隨著於禁前去大帳報到。
事實上,正在對麵同士兵們招呼著的曹昂也發現蔡吉的身影。正在興頭上的曹昂本想策馬跑去向蔡吉打招呼。卻不曾想,對麵的少女在與於禁交談幾句之後,竟看也沒看自己一眼,轉身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