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可不能說得太滿。汝整日跟隨主公,又怎知東萊全境是何等情形?難道汝環遊過東萊?”禰衡略帶挑釁地反問道。
龐統被禰衡如此一問不禁語塞了一下,但他跟著卻神色傲然地坦言道,“統確實沒環遊過東萊全境。但統卻曾走遍黃縣等東萊北部諸縣的良田莊園!”待見禰衡露出了驚訝之色,龐統又跟著補充道,“統當初搭船自荊州來東萊之時,主公正在北海作戰。統在黃縣一等就是半年,這半年內統見識了主公的諸多政績。所以統最後才決定投效主公。”
禰衡沒想到眼前這個少年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經曆。不由在心中收斂起了小窺之意,但嘴上還是不依不饒道,“那就走著瞧吧。”
事實證明,龐統並沒有說大話。使團過了濰水之後,周邊的風景很快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碩大的東萊車辛勤地將濰水提入水渠澆灌沿河的一畝畝良田。官道兩側,綠油油的粟田一直蔓延至山腳下,並時不時地有農夫、耕牛穿梭其中。相比多山地的東萊郡,擁有衝擊平原的北海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因此隻要治理得當北海很快就能在農業上超過東萊郡。其實不僅是北海,周邊的兗州、徐州、冀州,每一塊地區都擁有著數倍於東萊的資源和人口。但這世道能安得下心來治理一方水土的人卻並不多見。諸侯們大多忙於征戰擴充地盤。或是像曹操那般雖有心治理民生,卻怎奈身處四戰之地發展緩慢。而就蔡吉來說,她最幸運的地方到不在於,青州的地理位置,而在於她手下有一批務實的官僚。王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見過蔡使君。”
昂揚的春日下,王修領著一幹高密軍民恭迎蔡吉駕臨。而在他們的身後是加厚加高了的高密城。顯然王修確實如張頜所言,這四個月來沒有浪費一刻鍾的時間,整個北海東部被他治理得有聲有色。見此情形,蔡吉自然是趕緊下車,三步並作兩步地走上前扶起王修由衷地致謝道,“叔治先生辛苦了。這北海被先生治理得本府都快認不出了。先生真乃當世能吏!”
“主公過獎。若非東萊郡在錢糧上鼎力支持,修也無法在數月內令北海七縣改頭換麵。”王修謙遜地回應道。王修這話倒並不是在恭維蔡吉。要知道,當初在孔融麾下時,王修也擁有相同的想法,相似的權限。可他卻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究其原因無外乎,兩樣東西在作祟,一是錢糧,二是兵權。孔融當政時,北海無錢無糧,自然是招募不了流民前來屯墾。而孔融本身不善治軍,麾下又沒有良將坐鎮。這也使得北海的世家豪族異常的囂張。反觀蔡吉來了之後,要糧有糧,要兵有兵,王修自然是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叔治先生客氣了。北海七縣既然交由本府統轄,本府自然得為北海百姓著想。”蔡吉環視了一番在場的北海軍民之後,驟然將嗓門一提大聲宣布道,“正如天子任命本府為徐州牧,本府就不能坐視徐州百姓遭受不忠不義之徒欺淩!”
不能坐視徐州百姓遭受不忠不義之徒欺淩?
使君這是要南征?!
在場的眾人沒有想到蔡吉會如此直白地當眾表示其對徐州的野心。但聯想到眼前的蔡吉剛剛麵聖歸來,加之袁術不久之前才在南方稱帝,眾人意識到蔡吉多半是受了天子之名將要南下征討徐州。誠然戰爭會死人,會有所損傷。但那是天子的命令,是正義的呼聲,更何況統領眾人的還是屢創奇跡的小蔡府君!不,現在應該是小蔡使君!一時間包括張頜、王修在內的眾軍民當即便爆發出了一陣,高過一陣的呐喊之聲。
“天子萬歲!使君威武!”
麵對如此狂熱的氣氛不管是站在蔡吉身後的龐統,還是初來乍到的禰衡都忍不住漲紅了臉跟著眾人一起高喊起來。唯有賈詡麵色平靜地注視著眼前的情景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