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2卷青州之鵬 野心與純真(2 / 3)

且說郭嘉與太史慈各懷著心事離開了二堂院,蔡吉則獨自一人在書房內又枯坐了半晌。在她的身旁堆著一疊用紙書寫的公文,上麵記錄著過去一個季度東萊郡以及北海七縣上報的財政狀況。由於東萊北海兩地正逐步用紙張取代竹簡,官府的賬目記錄形式也由最初的純文字格式向表格形式進化。雖然這種表格不及一千八百年後的表格來得複雜多樣,但也多少有了些宋明時期賬簿的雛形。此外蔡吉為了防止篡改數據,還規定賬目的數字一定要用大寫,而這條規定在曆史上乃是直到明朝才開始實施的。

然而此時此刻的蔡吉卻絲毫沒有翻看自己心血的意思。李達的事情,以及是否讓張清去幽州的問題,搞得她有些煩躁。於是在發了一會兒呆之後,蔡吉最終站起身,決定暫且將公文擱一擱,先去隔壁講武堂轉一圈散散心再說。

話說,蔡吉在有煩惱的時候很喜歡去講武堂。每每看到孩子們念書習武的樣子,她的心情就會隨之愉悅起來。因為孩子們的歡笑會讓蔡吉覺得她確實在讓曆史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不過這樣的日子恐怕也持續不了多久。黃珍趁著去年冬閑的時候不僅修繕了黃縣的城牆,也連同賽魯班等城內的工匠在太守府外修了一座大宅子。黃縣的富戶聞訊後,還自發地捐助了不少物件給講武堂。因此按照黃珍的說法,大約在五月之後將講武堂搬到新宅子裏授課了。黃珍等人之所以會想到修這個宅子,這一來是因為講武堂招收的孩童已由最初的百十人擴充到了三百餘人,共有十個班級。太守府現在的那個小院自然是顯得有些擁擠了一些。二來黃珍郭嘉等人也認為一個大而正式的學堂,有利於對外彰顯蔡吉注重教育的形象,從而提高蔡吉在士林的聲譽。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剛愎自用的公孫度,都在遼東請了管寧等大儒開學堂。更不用說是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了。

所以對於講武堂的搬遷,蔡吉並沒有異議,隻不過一想到日後在太守府內再也聽不到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她總覺得有些失落。可當蔡吉信步跨進講武堂之時,她第一眼看到的並非是幼童們搖頭晃腦念書的樣子,而是張清正在校場上教孩子們習武的身姿。

眼前這群在校場上練武的學童約莫有三十來人,看上去最大的已有十五、六歲,最小的應該也有十三、四歲了。依照漢末的標準,這樣的年紀已經可以隨時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所以張清一招一式教得很認真也很嚴厲。不過就算是如此學童中還是有人注意到了站在大門口的蔡吉。

“主公!”一個年幼的學童轉身向蔡吉恭敬地施禮。但他得到的卻不是張清的表揚,而是一記毫不客氣的教鞭。

“繼續操練!不許分心!”教訓完分心者的張清,扭頭向身後一個身材魁梧近似成年人的少年吩咐道,“蔡風,汝來督練!”

“喏。”

被點名的少年跨前一步,以銳利如鷹一般的目光督促著自己的同學練拳。而張清則信步上前向蔡吉抱拳道,“見過主公。”

蔡吉並沒有責怪張清對學童進行體罰。這是個殘酷的世界,溫室花朵的培養方式不是講武堂的風格。所以這會兒她隻是掃了一眼對麵的少年感歎說,“蔡風當初剛被張大哥帶來太守府的時候,還是一副瘦不拉幾的模樣。一眨眼的功夫如今已長成如此壯碩的少年郎了啊。”

張清聽罷蔡吉誇讚,亦跟著自豪地點頭說,“那孩子不僅個子長高了,身子壯碩了,武藝更是見長。清打算年末招他入伍。”

“入伍?可吉記得蔡風才十六歲!”蔡吉回頭驚訝地問道。

“十六歲有啥關係。想當初李達十五就成蔡府家將了呢。”張清隨口說道。

耳聽張清提起了李達,蔡吉頓覺自己的心頭像是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一般。緊跟著,便聽她以沉悶地語調向張清坦言道,“張大哥,吉這一次並沒有將智深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