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何難。慈對幽州熟悉,由慈領兵便可!”太史慈自告奮勇地提議道。
“子義將軍去了幽州,誰來替本府領兵攻略徐州?”蔡吉兩手一攤苦笑道。
太史慈被蔡吉如此一提醒,也意識到徐州大戰在即,需要有大將坐鎮,不由沉吟了一聲反問道,“主公的意思是派儁義將軍去?”
哪知一旁的郭嘉卻當場搖頭否決道,“不妥。儁義將軍本就是袁紹的部將,主公若是派儁義將軍領兵出征幽州,袁紹勢必會認為主公這是在乘機驅逐其在東萊安插的勢力。畢竟袁紹並不缺東萊的萬把人馬。其之所以會在中原大亂之際要求主公出兵幽州,目的是想要試探主公的態度,試探主公是否還奉袁氏為主。”
蔡吉不得不承認郭嘉這番分析十分透徹。確實,眼下蔡吉麾下的將領雖不少,但真正有資曆能做到獨當一麵、掛帥遠征的將領卻隻有太史慈、張頜以及張遼三人。其中張遼乃是新降之將,且其舊主呂布還活著。就算蔡吉再怎麼看好張遼,不可能在這種敏感的時候放他獨自領兵遠征。而張頜則正如郭嘉所言,其身份可能會引起袁紹的誤會。可要是將前兩人留在東萊,讓太史慈去幽州,蔡吉又覺得放不下心。
且就在蔡吉自付人手不夠,不知該派誰替代自己去幽州之時,太史慈卻突然再次提議道,“主公,還有忠純將軍可堪此任。”
蔡吉乍一聽太史慈建議張清去幽州,不禁脫口驚呼道,“張大哥!”
然而郭嘉卻拍案附和道,“子義將軍言之有理。忠純將軍確實是去幽州的合適人選。”
“可是忠純將軍之前沒有帶兵出征過。”蔡吉聽郭嘉也這麼說,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
“主公此言差矣,青州之戰時,正因為有忠純將軍坐鎮東萊,吾等才能安心攻略青州。況且忠純將軍為人穩重忠義,又是主公的家將,無論是是身份還是地位都適合坐鎮幽州。”郭嘉進一步向蔡吉勸說道。
其實蔡吉心裏也清楚以張清能力統軍北上幽州並沒啥大問題。況且她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派精銳去幽州,因此此番北上與其說是去爭功,不如說是去示弱的。畢竟東萊現下才剛剛起步,過早地在袁紹麵前展現戰力並不是件好事。而以張清穩重而又世故的作風,應該知道什麼該展現出來,什麼又不該展現給袁紹看。可饒是如此蔡吉在心底裏對派張清去幽州依舊有些抵觸。因為這一舉措會讓她不自覺地聯想到之前派李達護送吳碩的事。
話說,張清和李達是蔡吉轉世到這世上最初遇見的人,也是救過她命的人,同時更是給予她無私支持的人。可是為了同漢室搭上關係,為了打響自己的名聲,蔡吉在鄴城之時,還是義無反顧地將李達調撥給了吳碩。結果卻造成眼下李達深陷許都難以脫身的險境。張清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李達?蔡吉隻要一想到這個問題,就無法做出決斷。
郭嘉眼見蔡吉一副低頭不言的模樣,雖不知事情的緣由,卻也意識到有某種東西正困擾著麵前的少女。卻見郭嘉試探著問道,“主公覺得此事不妥?”
“奉孝先生和子義將軍的提議很好。隻是本府還想斟酌一下。”回過神來的蔡吉擠出笑意回應道。
郭嘉雖聽蔡吉的口氣多少有些生硬,卻也沒逼著少女坦言究竟出了什麼事。相反郭嘉倒是露出溫和的笑容,向蔡吉頷首道,“既然如此,那主公就再多思量思量,或是找文和先生商討一二。吾與子義就不多打攪了。”
其實這會兒的太史慈也已看出了蔡吉的不對勁,隻是還未等他開口詢問,郭嘉便已向他意味深長的掃了一眼,跟著就說出了以上這番話。於是得了郭嘉暗示的太史慈隻得跟著向蔡吉起身告辭。不過走出院子之後,太史慈卻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快步上前,向郭嘉追問道,“奉孝,先前在書房主公似乎是有難言之隱。汝怎麼不讓吾開口詢問?”
郭嘉見太史慈追問得緊,不由停下了腳步抬頭望了一眼灰白的天際,幽然道,“子義,吾等身為部下固然能為主公排憂解難。然則有些事情卻唯有靠主公本人才能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