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峴山草堂(3 / 3)

杜度見林飛神色不愉,趕緊將話鋒一轉點頭附和道,“郎君言之有理。據聞黃承彥之女懷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韜略近於諸書無所不曉。此外黃承彥之妻乃蔡諷長女,蔡瑁之姊。現今蔡瑁姐弟雖已北遷齊國,然南陽諸蔡之中仍有蔡瓚於鄢郡為相,蔡琰任巴郡太守。故諸葛亮此番迎娶黃承彥之女,不僅能得沔南黃氏襄助,亦可乘勢拉攏南陽諸蔡。”

誠然在杜度的補充中黃承彥的女兒被形容成了天下少有的才女,可林飛此刻的臉色依舊陰沉得好似能擰出水來。且見他低頭沉思片刻,便向杜度吩咐道,“仲維,替餘備輛車,餘明日要出城。”

杜度雖摸不清林飛的底,但他眼下的主要任務就是配合林飛在襄陽活動。所以他二話不說趕緊拱手稱,“諾。”

別說杜度八卦歸八卦,做事倒是極其幹淨利落。翌日一早,林飛以一襲布衣葛袍的文士打扮坐上杜度為其備下的牛車悄然出城,來到了位於襄陽城南二十裏外的峴山腳下。襄陽峴山俗稱“三峴”,包括峴首山(下峴)、紫蓋山(中峴)、萬山(上峴),她背靠巍巍大荊山,東臨漢江,與一水相隔的鹿門山形成東西對峙,嚴如扼守在江漢平原北部的兩扇大門。無怪乎,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會在此留下千古佳句。

不過林飛今日到峴山可不是來遊山玩水的。在吩咐車夫將牛車停在山腳後,這位齊國使節獨自走下牛車沿著山間小徑一路上山。許是缺乏鍛煉的關係,林飛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地上走了大半個時辰便已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不得已之下他隻得扶著路邊樹幹歇息片刻再行趕路。如此這般歇歇停停走了大約兩個時辰,林飛方才透過層層枝丫看見前方山腰間隱隱約約露著幾幢黃澄澄的草屋。

這幾幢屋舍遠遠看著好似尋常的山裏人家,周遭所栽的樹木亦與山間的草木無異。但是普通人若想要靠近屋舍,最終都會在不知不覺間繞開這幾幢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房子。不過這等障眼法可難不倒林飛,且見他駕輕就熟地穿過層層樹林,不多時便已站到了柴扉前。院落的主人似乎一早就料到林飛會來,不等其自報家門,便有兩個身著粗布短衣的孿生少年開門相迎道,“正傑師兄,月英師姐已在裏院等候多時。”

“有勞二位師弟領路。”林飛從容還禮道。原來此間草堂乃是墨門位於峴山的總壇。其實墨門的總壇本設在雲夢山,但之前受累於黃巾之亂,墨門長老為躲避兵災隻得由冀州遷徙到荊州。此番林飛南下襄陽除了以齊使的身份向漢天子進貢之外,同時也身負著替蔡吉聯絡墨門的重任。

此刻林飛跟隨兩位少年一路繞過數間茅舍,最終在一間載有雪梅的草堂前停下了腳步。就見兩個孿生少年異口同聲地向林飛伸手邀請道,“師兄請進。”

林飛衝兩位孿生少年點了點頭,隨即脫鞋著襪步入草堂落座。話說墨家提倡節用,崇尚儉樸,不僅墨家子弟個個粗衣糲食,此間草堂亦是布置極其簡樸,除了正中央掛著的竹簾與竹簾前燒著的一盆炭火外幾乎空無一物。當然透過竹簾林飛隱隱還能看到草堂的另一頭端坐著一抹窈窕倩影。

“正傑,汝今日來此所為何事?”

從竹簾背後傳來的這聲清冷而又熟悉的問話,令林飛心頭由不得微微一顫。之前想好的各種說辭,最終隻化作一句木訥的,“月英近來可好?”

竹簾後頭的女子顯然沒料到素來伶牙俐齒的林飛會來這麼一句。在沉默了半晌後,女子又一次問道,“正傑,汝今日來總壇所為何事?”

女子清麗而又嚴肅的聲音將林飛拉回了現實。於是他當即收斂起心緒,拱手應答道,“餘今日來總壇,乃是代齊主邀長老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