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墨門钜子(3 / 3)

當然蔡吉終究不是黃月英,更不是於吉、張魯那等神棍 。麵對血流成河的亂世,她既沒有躲在書齋中蒙頭治學,也沒有利用相關學識裝神弄鬼。從造水車到鑄火炮,從開設講武堂到創建尊經閣,蔡吉總是毫不藏私地將她的所知所學積極應用到民生、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麵,並從中挑選出無關國防機密的知識編纂成書,刊印成冊,以講武堂為平台對外傳播。但是蔡吉和她一手打造的齊國並沒有因為傳播知識而喪失技術上的優勢。講武堂和尊經閣反倒是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士子趕往龍口求學,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學成後通過科舉在齊國出仕。另一部分則長期留在講武堂與徐嶽、段芝等講師一起研究學術。

眼見蔡吉由一介傀儡一步步成為一國之君,眼見講武堂三四年的研究成果抵得上墨門長老十年的苦心鑽研,林飛自然而然地會去反思墨門之前數十年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會去質疑钜子長老們的謀劃是否符合墨子的初衷。如今,林飛已不再將掌握知識視作少數人的特權,同時齊國蒸蒸日上的現狀也給了他與司馬徽當麵對質的底氣。

於是下一刻就見林飛仰起頭義正詞嚴地反駁司馬徽道,“钜子此言差矣。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如今天下紛亂,群雄並起,餘等身為墨者自當傾盡所學興利去害,豈可隱居山林,袖手旁觀!”

耳聽林飛拿墨家的“兼愛”理念來說事,對麵的司馬徽卻是如老僧入定絲毫不為所動。誠然墨子主張,仁人君子要以興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為己任。可當今天下諸侯那麼多,墨門又憑什麼非得支持蔡吉?難道她蔡安貞就代表了天下公利嗎?

為人清高的司馬徽當然不會如此直白地當麵駁斥林飛,且見他手撚長須搖頭歎息道,“自古春秋無義戰,當今之世類同春秋,各路諸侯逐鹿天下,令生靈塗炭,百姓流離。餘若派墨門長老輔佐諸侯,豈不有違墨子非攻之道?”

麵對一邊將師弟馬均派往曹魏出仕,一邊又大談“非攻之道”的司馬徽,林飛在心中暗自冷笑了一下,繼而理直氣壯地反駁道,“钜子明鑒,齊主有別於尋常諸侯,其素來體恤民生,從不興不義之戰。如今齊國各州郡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試問此等仁義之君如何當不得墨者輔佐?”

“從不興不義之戰?”司馬徽想起孔融酒後控訴蔡吉的模樣,當即以嘲諷的口吻反問道,“昔年入侵北海者又是何人?”

提起當年的北海之戰林飛可比司馬徽熟悉得多。因為那一戰乃是五行遁旗投靠蔡吉麾下後的首戰,林飛本人也從中出了不少力。隻見他不緊不慢地拱手解釋道,“钜子有所不知,昔年齊主征討北海乃是受袁紹父子所迫。未免傷及無辜,齊主特命五行遁旗乘夜拿下北海郡治都昌城,不僅未傷城內百姓分毫,就連孔文舉所遺家眷事後亦被悉數送還許都。”

司馬徽哪裏知曉北海之戰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眼瞅著林飛所言不似作假,他也不好再在相關問題上繼續糾纏下去。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關於蔡吉奪取北海的事他也隻是聽了孔融的一麵之詞而已。不過就算林飛說的都是真話,司馬徽依舊不會讓墨門的長老隨林飛北上。因為在他眼裏林飛掌握的墨門資源遠勝他這位墨門钜子。且不說當年墨門與太平道合力倒鬥積攢下的財物,光是那三百五行遁旗就足以令墨門重振旗鼓。隻可惜輪到司馬徽就任墨門钜子時,五行遁旗已被蔡吉收入麾下。

總之於公於私司馬徽都不打算讓林飛繼續利用墨門牟利,所以他跟著便將話鋒一轉道,“即便如此,齊主終究存有逐鹿之心。試問齊主若真如正傑所言這般仁義,又為何不將青州製鹽之法公之於眾,令天下百姓共享食鹽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