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君臣互信(3 / 3)

想到尋常百姓尚且能毫無保留地支持蔡吉母女,曹丕突然意識到自己身為蔡吉的夫君,眼下最該做的就是堅守崗位,信任蔡吉。因為他的妻子不是那等遇到困難就兩手一攤等著男人來救的纖弱婦人。他的妻子是心懷王霸之略,舉世無雙的一代英主。

與此同時在同一輪明月下,太史慈卻正在為如何處置甄耕留下的“證據”而煩惱不已。話說自打那日攻克高家塢後,齊軍便將整個塢壁翻了底朝天,進而從中搜羅出不少高家通敵的證據。而在眾多亦真亦假的證據中尤以甄耕留在高納和劉同屍首旁的那枚錦盒最為紮眼。作為蔡吉麾下的首席大將太史慈早年曾與張郃有過多次合作,兩人私下裏的交情也都不錯。所以太史慈並不相信張郃會背叛蔡吉。可錦盒內的諸多證據卻明裏暗裏都將矛頭指向遠在徐州的張郃,似乎又證據確鑿讓人辯無可辯。於是深感事態重大的太史慈一麵嚴令部下不得對外聲張此事,一麵則將辛毗、張清二人招入府內商議應對之策。

就著搖曳的燈光,張清和辛毗先後看完了錦盒內的證據。張清顯然沒想到冀州走私案還能牽扯上張郃,緊鎖著眉頭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好。辛毗則將所有的證據都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最後才一針見血地向太史慈斷言,“此乃離間之計,使君萬不可當真。”

“餘也不信儁乂會有二心。”太史慈跟著點頭附和道。

張清見太史慈和辛毗都不信張郃會通敵不由長舒了一口氣。於是他跟著提議道,“既是離間之計,何不幹脆焚毀匣中之物?”

辛毗卻是橫掃了張清一眼,意味深長地反問道,“將軍以為匣之物僅是離間君上與儁乂將軍?”

太史慈被辛毗如此一提點頓時就明白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確實,這錦盒中的證據看似是在誣陷張郃。可實質上又何嚐不是在考驗他太史慈,考驗齊國眾君臣。倘若他真的一把火燒了錦盒內的證據,或是故意隱瞞不報,背後的設計之人必然會通過其他途徑來將此事鬧得人盡皆知。到那時不僅張郃無法洗刷冤屈,連帶著他與冀州眾文武也會就此背負上結黨營私的罪名。想到這兒,深感左右為難的太史慈再一次緊鎖起了眉頭,“佐治言之有理。焚毀匣中之物,必會弄巧成拙。然則若將匣內之物呈於君上,怕是又會正中設計之人下懷。”

“那還上呈與否?”張清小心翼翼地問道。

這一次不等太史慈回應,辛毗便已斬釘截鐵地接口道,“事關重大,自當上呈!”

“為何?若儁乂將軍因此獲罪,那可怎生是好?”張清心驚道。

辛毗扭頭反問,“將軍可信儁乂將軍通敵?”

張清不假思索地搖了搖頭說,“不信。”

辛毗笑了笑,再次反問,“將軍都不信儁乂將軍通敵,君上又豈會中此等離間之計?”

張清聽罷辛毗所言,仔細一琢磨發覺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不由撓著頭憨笑了起來。一旁的太史慈亦跟著點頭感歎道,“餘等追隨君上多年,竟不及佐治懂君上。”

“二位乃是關心則亂。”辛毗謙遜地擺了擺手,繼而又語重心長地向二人強調道,“自古離間旨在誅心,故毗以為唯有君臣互信,上下同心,方能破此離間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