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誌文從毛熊返回燕京,他一下飛機就給林致遠打了電話,林致遠從醫院出來,和他見了一麵。
謝誌文此次返京,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資,莫城的神州城大市場內部裝修即將完工,開業在即,謝誌文身邊那群燕京倒爺基本上都入駐了神州城大市場,但是還空了不少攤位,迫切需要其他商家入駐。
就在前幾天,一個叫鄭康秀的人通過其他關係聯係到了謝誌文,委婉的表達了想要入駐神州城大市場的想法。
這個鄭康秀可不是一般人,他被人稱為文州鞋王。
從八十年代起,一群吃苦耐勞的文州人就開始了創業之旅,他們把目光盯在了鞋業生意上。
經過幾年的打拚,文州鞋利用價格低廉的優勢在全國遍地開花。
但同時文州鞋也以質量低劣聞名全國。1987年的8月8日,在錢塘市中心的武林廣場,5000多雙產自文州的劣質皮鞋被付之一炬,文州鞋一時四麵楚歌,被全國的消費者摒棄,文州鞋仿佛被打進了穀底。
就在這時,鄭康秀站了出來,他提出了一個口號,狠抓質量關,讓文州鞋翻身,重塑文州形象。
1989年,他隻身來到“世界鞋都”亞平寧半島取經。18個月後,鄭康秀帶著最新款的皮鞋圖紙、最新麵料和120萬的製鞋流水線滿載而歸,這名個體戶開始發力向“品牌”轉型。
此時的鄭康秀剛從亞平寧回來,聽到有神州人在莫城要建立一個大市場的消息,他立刻意識到這對文州鞋是一個機會,一個走出國門的好機會。
他托了不少關係,輾轉聯係到了謝誌文,想要讓文州鞋進入神州大市場。
謝誌文正愁那些空攤位無人租賃,兩人一拍即合,約定了在燕京見麵。
林致遠是硬被謝誌文拉去的。因為在謝誌文眼中,林致遠幾乎無所不能,眼光超前,布局深遠,絕對是經商奇才,有他陪著與鄭康秀見麵,謝誌文心裏有底。
三人見麵的地方是在燕京某個小胡同裏的涮肉館。
地方雖然小,但是味道真不錯,羊肉新鮮,調料可口,在這天氣微涼,秋風乍起的季節,吃一口涮肉,正當其時。
鄭康秀是一個個子不高,白白胖胖的年輕人,三人見麵後握手寒暄。
鄭康秀表現的很謙虛,嘴裏說的全都是對謝誌文的敬仰之情。
“謝老板能夠把我們神州商品賣到毛熊去,絕對是我們這些生意人學習的典範。”
鄭康秀的馬屁拍的謝誌文很是舒服,“鄭老板太客氣了,這個生意能做到如今,全靠大家幫助,對了,鄭老板,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林致遠,我的好兄弟,也是神州城大市場的股東,沒有林兄弟的幫忙,神州城大市場也建不起來。”
鄭康秀明顯一愣,他之前沒聽過林致遠的名字,不過既然謝誌文這麼推崇這個年輕人,就說明林致遠絕非等閑之輩。
鄭康秀凝視著林致遠,“林兄弟真是年少有為啊!”
三人落座,開始涮肉。
鄭康秀並沒有一上來就說正事,而是殷勤的勸吃勸喝。
林致遠在炎熱的瓊島生活了三個多月,早就饞這口了,當即大吃大喝起來。
酒足飯飽後,謝誌文主動提起了神州城大市場的事。
他將神州城大市場的現狀向鄭康秀詳詳細細的介紹了一遍,同時他也表示了對文州鞋質量的擔心。
“鄭老板,既然咱們今天見麵了,我也就不掖著藏著了,說實話,之前我們運到毛熊那邊的商品,很多都是假冒偽劣,在毛熊當地人的心目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我之所以要弄這個神州城大市場,就是想改變毛熊人對我們的這種刻板印象,我發過誓,在神州城大市場裏不允許出現一件假貨,不知道鄭老板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