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春早。
一月的鵬城,花木蔥籠,春意蕩漾。
跨進新年,深市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
……
3月26日,林致遠捧著當天的《人民日報》,認認真真的看完了這篇通訊報道,然後合上報紙,閉上眼睛。
終於等到這天了。
南巡講話之後,神州全麵改革開放揭開了曆史大幕,一個讓人心潮澎湃,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東方風來滿眼春,日破雲濤萬裏紅。
神州這艘巨輪進入深水區,正式駛向大洋。
******
1992年是個極其重要的年份,神州各地開始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地處東北的內陸小城革安雖然不像沿海地區變化那麼明顯,但是也在經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或者說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
革安的街頭有了更多的歌廳舞廳洗浴,有了外資企業,也有了房地產公司,商品房開始被老百姓認識,並逐漸接受。做生意的人更多了,商品經濟極大繁榮。
但同時,因為體製僵化,產品落後,沒有競爭力,人員結構不合理,企業負擔過重等等原因,進入九十年代後,革安的市屬工廠大麵積陷入虧損狀態,而且這種狀況一年比一年嚴重。
像之前給革鋼供貨的革安市五金廠,因為產品質量、價格等多方麵因素,被正行五金等南方工廠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已經逐漸被踢出革鋼的供貨商名單。
要不是市裏和革鋼及時協調,看在都是革安企業的份上,每年還給它二三十萬的訂單,這家廠子一年前就破產了。
不過現在也沒好到哪去,二三十萬的訂單隻能讓五金廠維持最基本的生產,曾經二三百人的大廠,現在隻剩下一個車間。
革安五金廠隻是革安市屬企業的一個縮影,像什麼閥門廠、高溫元件廠、電子廠已經全部關門,就連革安最大的紡織類企業化紡廠,也已經好幾個月沒開出工資了。
大批的沒有生存技能的工人被趕到了社會上,有一小部分自強自立的人闖出一片天地,過上了體麵的生活。
但更多的人生活艱難,沒能很好的再就業。一些年齡偏大的,文化水平較低的,也沒什麼技術的下崗工人,在社會上隻能找一些出苦力的活,工資低,不穩定。
如果夫妻都是下崗工人,那更是苦不堪言。有人下崗後找不到穩定工作,掙錢無路,創業無門,有人整天喝酒打麻將,玩牌賭博麻醉自己,過得渾渾噩噩。醫療,住房,孩子教育都是心病。有的男人沒工作,靠老婆到夜店唱歌跳舞維持生活,有的離婚,有的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一到晚上,革安街頭燈紅酒綠,那些有錢的老板呼朋引伴,開著豪車,拿著大哥大,到飯店歌廳洗浴瀟灑,而陪酒陪唱的小姐中有很多都是破產工廠的下崗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