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誌龍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認兒子說的有道理。
那麼就拭目以待吧,看看會不會有下一個奇跡。
******
林致遠在部裏為他準備的臨時辦公室坐了兩天,看了兩天的資料,算是把神州電科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即將成立的神州電科集團包含四十六家科研院所和二十六家附屬企業,這些院所和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燕京最多,共有三所科研院所,五家企業,蜀都、金陵、皖都、盛天、津門、滬市都有,這些科研院所和企業涉及到的項目有衛星、雷達、導彈、導航、通信、控製、電子對抗,以及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等多個軍用、民用領域,曾參與過我國航天、軍事等領域的多項重大工程,是國內電子信息領域當仁不讓的巨無霸。
同時,林致遠也明白了為什麼這些院所和企業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因為他們從事的領域本身就不是盈利項目,很多軍工項目要靠國家的科研資金才能維持運轉,而現在,國家還不富裕,能撥出來的科研經費十分有限,這就導致了現在這種局麵。
林致遠又和詹達英聊了很多。詹達英對這些院所和企業非常熟悉,這為林致遠提供了不少幫助。
詹達英告訴林致遠,從2000年的三月開始,當時在林致遠的建議下,就已經啟動了整合重組工作,現在各院所和企業的準備工作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目前最需解決的就是未來集團總部的辦公地點,以及總部機關各部門的架設和工作人員的配備。
詹達英不愧是辦公廳的副主任,不但能提出問題,而且還拿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他拿出了兩個總部選址方案,一就是剛剛建立在燕京郊區的電子工業產業園,這裏的優點就是空地有的是,可以不受限製,盡情發揮,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遠離市區。
第二個方案是征用現在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樓,也就是那位李總的大本營。優缺點正好相反,有限公司就在市中心,但是一個辦公樓要同時容納集團和分公司兩套人馬辦公,明顯不太合適。
對於未來集團總部的部門架構和工作人員人選,詹達英也拿出了前段時間的初選方案,部門架構參考了現在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員則準備從現有的院所和企業中公開招聘,主要是麵向燕京地區。
林致遠對詹達英的工作態度很滿意,“多謝詹副主任,這些方案就放在我這裏,我考慮一下,再做決定。”
其實林致遠心中早就有了主意,他對詹達英提供的兩個選址方案都不滿意。
未來的神州電科集團不可能把總部設在郊區,這是一家企業的臉麵,兒戲不得。
他也更不可能與下屬的分公司在一個樓內辦公,堂堂的總部機關豈能寄人籬下?
林致遠早就做好了決定,他要把總部機關暫時設在東天電子,而東天電子則整體搬遷到郊區的電子工業園。
而那位李總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也搬遷到郊區的電子工業園,倒出來的地塊做地產開發,林致遠去過那裏調研,那塊地正好適合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辦公大廈,建成之後不但總部機關可以搬到裏麵,剩餘的樓層和附屬設施還可以做商業開發,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