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換一種方式。
從軍製上出發,從側麵彈劾王賁,便有了可能。
軍事改革。
眾人都聽明白了嬴城要幹什麼。
而王賁和馮劫,也是眉頭緊皺的盯著嬴城。
就等著嬴城說完。
不管如何。
秦國的安穩是因為有大秦將士的存在,若是嬴城想要借著這個由頭裁撤兵力,那便要和嬴城好好的論論。
若是沒有這百萬大秦將士,大秦將士如何穩定?
在麵對強敵的時候,又如何禦敵?
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如今的大秦,還沒有到裁撤兵力的時候。
天下不過一統八年,哪裏來的勇氣裁撤兵力。
麵對眾人的複雜的目光,嬴城微微停頓,自顧自的繼續道:“因此,兵解大秦,將是秦國盛傳萬世之路上不可忽視的問題。”
“何為兵解?”
“並非裁撤兵力,減少兵員,恰恰相反的是,我們要實行全民皆兵。”
“在什麼樣的軍製之下,可以實現全民皆兵?”
“唯有一法,兵解如今大秦所有的軍事體,不管是府兵也好,駐守營也罷,哪怕是長城軍,南征軍,隸屬於我秦國所有的軍事體,均以兵解的方式,分散到鄉裏之內。”
“一伍一裏,一什一亭,一率一鄉,一隊一縣,形成遍布天下的軍事體係。”
“不再以郡為單位組建軍營,而是綜合天下格局,組建七大戰區,此七大戰區設常備防衛兵力,其餘兵力,均發散於停下各個鄉裏之內。”
“這,便是兵解大秦。”
“而所有在鄉裏之內的將士,負責秦墓之事,並負責練兵,在每年二月一日,十月一日,十二月一日,凡非重殘老幼者,均要服役為期十八天的兵役,由鄉裏駐兵負責訓練。”
“若有戰,隻有各戰區能夠召回各個縣鄉裏之內的兵力。”
“如北方戰區,在北方防線修長的邊界中,匈奴時常南下劫掠,為何,匈奴以散騎快襲的方式,劫掠一地即走,根本沒有大規模的南下。”
“而朝廷,卻需要建立近千裏的長城,來抵擋匈奴南下,其中目的,是因為想要將匈奴逼著從一地入關,如此朝廷便可以囤積兵力抵擋匈奴,並殲滅匈奴主力。”
“但是,若將長城軍分散在每一個北方防線鄉裏內,而每一個鄉裏都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力量。”
“以散兵對付匈奴的散兵,若匈奴合攏進攻,北方戰區便集中兵力,殲滅匈奴主力。”
“而此,鄉裏麵對盜匪,也有了反擊之力。”
“而在麵對居心叵測之人的蠱惑,駐守在各鄉裏的將士,便能做到穩妥的安撫之效。”
“而在這龐大的兵解體係中,任何一地的謀反,均不需要朝廷大規模的出動兵力平亂,而是將此化解在一地鄉兵之中。”
“若有一鄉之地動亂,附近鄉裏群起而攻之,一縣之地若有亂,附近縣兵群起而攻之,倘若要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朝廷一旨令下,天下鄉兵齊聚,頃刻間百萬雄師。”
嬴城喋喋不休的闡述兵解製。
而這。
便是他思慮良久之後。
解決秦國軍事力量臃腫的辦法。
看似。
無限製的加強了秦國軍事。
但實際上。
是一種用漫長疆域和時間來化解軍事力量臃腫的方式。
如果將秦國的兵力分散在各個鄉裏。
反倒是。
以目前秦國的兵力,根本不夠。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
逐步優化軍事體係。
若不然。
以大刀闊斧的對軍事體係進行改革。
動輒就是數十萬兵力,不管對不對,均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而同時。
麵對秦國百萬大軍的消耗,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軍事力量是屬於空耗的狀態。
也就是為了防備戰亂發生,需要常備百萬大軍防守。
而在一年甚至數十年時間內,在沒有動亂的情況下,朝廷依舊需要消耗軍費來維持軍事力量。
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而兵解製。
更類似於衛所屯田製。
但不同於衛所屯田製。
兵解製是將大秦五分之一四的軍費,轉移在各鄉裏之內。
也就是說,今後朝廷除了軍事體係維係和軍費維係之外,要拋開大跨度的糧草輜重調度,就食於鄉裏,由鄉裏來供應百萬將士的日常吃住。
在集體化農業之下,以一裏供養五名將士,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而這些將士的日常,也負責災害,盜匪,危機等事物,守護鄉裏。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有效的遏製,將帥在外割據的情況,戰時聚兵,閑時兵解,不再大規模的屯兵。
。您提供大神歲月如夢的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