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混亂與邊境(1 / 3)

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必然有其局限性。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混亂無序。

季梁的人也彙報了流民攻破海州府城後一些情況。

劫掠搶奪肯定是少不了的,更過分一些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少見。

不可能指望造反的流民中都是好人,都造反了還都能被道德法律所約束。

流民中,有窮苦艱難,活不下去的百姓,也有原先就是混混渣滓的東西,

有叛軍,有農夫。

更有各種野心勃勃,試圖火中取栗的野心家。

其中最多的,都被洪流裹挾著,既不懂什麼軍令,也不懂什麼戰鬥,

就憑著一口氣,憑著對糧食,對填飽肚子的渴望。

隨著起義洪流,

連去的是哪兒都不知道,就隻是跟著前麵的人往前衝的人。

今天衝到這兒,明天衝到哪兒,

連自己在哪兒都不知道。

這種情況下,自然混亂才是主旋律。

也不可能要求這樣流民隊伍,有什麼紀律性。

而入城之後,

更多的情況就是,有一個流民看到了一家豪門大院,華貴的地方就跑過去,

然後周圍所有流民,也都遵循著最原始的,想要填飽肚子的欲望朝著那兒湧過去。

等著那院子半空,就又再湧向下一個華貴院子。

有些流民手上身上都已經掛滿東西,拿不下了,當再看到一個華貴院子卻還是拚命往裏擠。

隻是想讓自己手裏拿著的糧食,寶貝更多一些,

如果多一些糧食,他爹,或者他孩子就不會餓死了。

而那些大戶人家裏尋常的東西也是他們原本一生都難以企及的。

然後這種欲望,就催促著他,不停往著一個個華貴院子奔赴,直到實在失去了力氣。癱軟倒在某個地方停下來。

而這個過程中,往往是比較混亂和血腥的。

流民之間,也會為了搶奪某樣東西,互相打得頭破血流,打傷打死屢見不鮮。

據季梁這邊人傳回的消息上記錄。

事實上,海州府城被流民和起義軍圍困後,並沒有能做出太多抵抗,

那些城中真正的大戶人家在起義軍圍來之前就收拾家私跑了。

城中窮苦百姓自然也不可能去抵抗流民起義軍,大多緊閉門窗,待在家裏人人自危。

守衛府城的府軍,倒戈叛逃也不少。

最後還是守門的府軍將領看大勢已去,直接給開的城門。

但即便是這樣,

整個攻城中,起義軍和流民依舊死了不少人。

其中大部分不是被守城士兵所殺,

而是被身邊其他流民誤傷,或者幹脆就是踩踏身死。

粗略統計,僅僅是踩踏就死了近千人。

攻入城後,就不用說了。

燒殺搶掠都有。

有和人搶東西互毆死的,還有一口氣吃太多東西,活活撐死的。

起義軍中,也有些有識之士。

試圖約束,

但這哪兒一個兩個人能控製住的。

即便是季梁這邊有不少人在其中,都做不到這件事。

隻能秉持著季梁的意誌,盡可能多救一些該救的人。

屋裏,

季梁想著海州事宜,望著門外遠處,稍有些出神。

“……小梁爺,咱們來下盤象棋吧,隻能在這兒屋裏幹坐著,實在是憋悶的慌。你先前教咱的象棋還有幾分意思。”

這時候,光成略有些煩躁地出聲對季梁說道,

“行。”

季梁轉回身,應了聲。

……

“……待在裏麵,不要出聲,知不知道。”

“嗯,知道了,娘。”

南塞州,南邊邊境一個小村落。

這都深秋了,還穿著一身粗麻布的婦人手凍得通紅,

端著盆還沒洗完的衣服,匆匆跑回屋裏。

找來她孩子,趕緊將孩子放到了院子後的地窖裏。

她按著孩子的頭,讓孩子趕緊順著個梯子下到地窖底下,

小孩順著有些害怕地窖裏的漆黑,但還是乖乖聽著他母親的話,順著梯子往下著。

“這盞煤燈拿著,這個餅也拿著,一會兒不管聽到什麼聲音,都不要出聲,更不要出來看,知道嗎?”

“除非等到這盞煤油燈熄了,外邊也沒有聲音了。或者娘叫你的時候你才許出來,知不知道?”

“我知道了娘。”

“餓了的話,就吃餅,不過不要弄出什麼聲音來,知不知道。外邊有灰狼要來了,不能讓它們聽到。”

“娘,那你一起下來吧。”

“……娘還得去趕跑灰狼呢,好了,別說話了啊。”

看著孩子已經待在地窖裏,

婦人再叮囑了句,就趕緊將地窖重新蓋上,同時拿了些曬幹的玉米杆過來遮掩上。

已經聽到同村裏一些淒厲的慘叫聲,和一些馬蹄聲。

婦人趕忙離開,再去將家裏的糧食藏起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