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世子門外,小廝前去通報,不一會兒便帶著他進了府中,世子早就在偏廳等著他。

王懷興施禮見過世子。

朱高熾開門見山,問:“工匠的俸祿如何?”

王懷興愕然,半晌才道:“工匠俸祿一個月半兩銀子。”

朱高熾道:“怎麼才半兩?”

“世子這是何意?”王懷興更加驚愕,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嗎?聽他意思似乎嫌少,可這已經夠多,怎麼還少?前元時他們都是白白做工。

見朱高熾不似作偽,王懷興這才重視,世子真的不知道其中緣由啊。

原來大明初立,但是戶籍製度卻是承了元朝。戶籍不能隨意變更,匠戶就是匠戶,軍戶就是軍戶,樂籍就是樂籍。

民戶、商戶這些是可以做工,可以科舉,但匠戶卻不行,隻能世代為匠,這些人不用繳納糧稅,每年卻有幾個月時間要給官府做工。

像如今乃是戰時,他們也能有月例,平日裏是完全沒有的,管口飯就不得了。主要問題是朱元璋認為農民才是一切的根本,做工的能活著已經不錯。

大家好像對這種事習以為常,就連匠戶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朱高熾皺眉:“這怎麼成?匠戶們生活如此艱難,哪有閑工夫搞發明創造?”

要說漢語博大精深,雖然這個詞並未聽說過,但王懷興還是聽出來是什麼意思。

王懷興趕緊給朱高熾科普:“世子有所不知,這些匠戶不需要發明創造,隻需要按照規矩打製出各種器械即可。”

“不行不行,今天我看那幾個匠戶衣衫單薄,吃不飽,穿不暖,怎麼能好好做工?”

王懷興有些斯巴達,深更半夜的你不睡覺,就是把我叫過來交代這種事?他心裏委屈極了,大戰在即,怎麼能在細枝末節上糾纏?

朱高熾道:“明日立刻告訴匠人,所有人月例翻五倍,不拘領頭的還是做工的。誰要是能有所改進創造,本世子視貢獻大小,賞金從百兩至萬兩不等。”

王懷興很想告訴朱高熾,整個北平哪有那麼多錢?按照他所說的例錢發放,恐怕很快燕王府就得喝西北風。但朱高熾意思已定,就是通知他一聲,讓他照著做。

至於反駁,那是不存在的事兒。王懷興渾渾噩噩出了燕王府,一路上都想不通為什麼世子要搞這麼一出。

眨眼到了次日,朱高熾起來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火藥,吃過早飯匆匆忙忙帶著小廝便去了火藥工坊,孟善也早起來。

一同前來的除了幾員大將外,還有姚廣孝。

朱高熾吃了一驚,忙上前見禮,姚廣孝笑道:“昨晚聽說世子改進火藥,老衲今日便想前來瞧瞧。”

“請姚師指點。”朱高熾信心滿滿,嘴裏說指點,臉上卻全是傲氣,姚廣孝心中苦笑,宣個佛號便一言不發。

另有一人,乃是張玉。

張玉也是個副千戶,靖難之役中戰死,否則也是個開國功臣。此人年紀不過三十,粗聲粗氣,麵色也黑。

張玉拍拍朱高熾肩膀,“這火藥高祖皇帝時就用,我來看看世子你有什麼改進。”說完咧嘴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