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責任到人。如今的他胡子眉毛一把抓,精力有限,實在無法麵麵俱到。
把權利分出去,每個人獲得一小塊內容,而他自己則保留一票否決權,大多數事務他不需要參與其中,但如果上交上的方案不滿意,那麼他不會同意。
這個權利架構的核心依舊是他,但他從一個全麵參與者,轉變成完全的決策者,客觀上大大減輕他的負擔。
朱高熾之下設總理機務大臣一位,由姚廣孝擔任,副總理大臣三位,分別處理不同的事物。總理機務大臣隻有軍事建議權,並非直管軍隊。
軍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職業軍人,由孟善管理,另外一部分則是屯田、衛所,由張玉進行管理。
民事上,原先的州府長官謝靈繼續負責管理,但他不再管轄訴訟,訴訟由原先的同知管理,所有案件的審理皆操於其手。
另外設經濟官一名,主管的是轄區內的商業事宜,但他們並不參與具體事務,隻負責宏觀政策的製定與調整。
另外設交通官一名,府城內的所有郵遞、交通事宜盡數賦予其人。
再設水利官一名,所有水利設施都歸其管轄。
增設自然資源官一名,所有的礦產、森林等皆歸其管轄。
這些所有的官員,全部對總理機務大臣負責。
朱高熾把這些官製講解完畢,這才說道:“之所以這麼改,是因為我發現現在的政策不怎麼合適,比如知縣,這個位置不可謂不重要,但一縣知縣不但管錢糧,還管刑名。
可很多知縣對此一知半解,甚至很多人完全不懂,隻能委托給小吏,但小吏無不是當地望族,父傳子,子傳孫,這到底是知縣做官,還是小吏做官?”
姚廣孝皺眉,這改得有點多,而且與朝廷製度不符,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比如這麼多官員,每個人都要有副手,還需要一大批辦事人員,錢糧從哪裏出呢?
“這得增加許多人。而且你像刑名這些事情,需要很專業的人。一時間無處可找。”
朱高熾笑道:“這個很好解決,把那些小吏也拉進來就行。”
姚廣孝心裏存疑,這樣真的可行嗎?
朱高熾見大家並無意見,於是命大家回去做好準備,資料的切分、辦公場所的確定,等等事情該忙就忙起來,爭取到明年五月份完全改組完成,現在時間緊急,就先從軍隊開始。
軍隊最好切割,原本衛所就是按照七個屯田兵,對照三個職業士兵的比例安排的,他們之間本來就是兩套係統,現在隻不過各自多了個主官而已。
待人都離開後,姚廣孝單獨留下,盯著朱高熾問:“世子真的隻是想輕鬆輕鬆嗎?”
朱高熾搖搖頭:“我思考很久。皇權不下鄉不好,朝廷對基層的控製能力太差,土地兼並不可避免。”
“土地兼並?”姚廣孝沒想到朱高熾的著眼點居然在這兒。而且現在就考慮這個,是不是有點太早?連土地都沒有,考慮什麼兼並呢?
“其實我不滿的地方還很多。最理想的狀況是,朝廷就像一架機器,少了誰都能轉,縮小到州府也是這樣,不能離了長官就癱瘓了,也不能離了小吏就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