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諸位大概率還是要受苦,不過大家的苦難並非沒有意義,據前線消息,因為煤爐,我軍非戰鬥減員非常少,大多數士兵都安全過冬。
明年任務繁重,開年後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明年財政支出計劃。我們的錢有限,絕不能想起來什麼是什麼,所以明年該怎麼花錢,大家不妨回去想想。
這裏有份模板,大家可以先看看。”
朱高熾命周星月給每個人發一份資料,這是明年陶瓷作坊的支出計劃。計劃做的並不是那麼詳細,但大體框架卻在。
“計劃就按照這樣做。明年開年第一件事就是財政計劃,由姚師負責。”
朱高熾完全把姚廣孝當作工具人使用,他確實有能力,不過也就是這樣了。
這個帝國裏有能力的人非常多,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姚廣孝看完朱高熾的計劃後,心頭劇震,不由重視起來。
古代帝國的發展都是極為粗糙的,隻要不起義就算是盛世。
朱高熾的計劃卻來自後世的理念,此時治國需要的是精確,手段更加精致,自然讓姚廣孝大為吃驚。
年前無事,朱高熾便把學堂的事兒給攬下,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先培養幾個用著比較順手的人,所以要從身邊的人開始培養。
能來做奴仆的,基本上都是家裏不怎麼樣的,像那種落難小姐之類的,幾萬人裏挑不出一個來,大多數都是幾輩子都是農民。
這樣的人,就算有聰穎的,也是極少數。
所以朱高熾壓根就沒想過要培養什麼大師,隻是留下些種子,以他皇帝的身份,很容易就能著書立說,開宗立派。
等過幾百年,想必中華不必再遭受曆史上的侮辱。
學堂準備設置在西院,西院原本是個佛堂,用來給姚廣孝念經用的,不過這個家夥顯然不是個正宗和尚,所以沒用過,一直閑著。
朱高熾命人收拾出來,又準備些粉筆黑板之類的,便準備開班授課啦。
但其中的難題是筆。
毛筆是非常偉大的發明。但在書寫時也極為不便,而且速度慢,工業化時代淘汰也是正常的。
但此時,毛筆就是唯一的書寫工具,既然要開班授課,筆的問題必須解決。
解決的辦法別出心裁,朱高熾認為毛筆不行,為了以後方便,必須要教授硬筆,但硬筆用什麼?鵝毛?還是鋼筆?
鵝毛用著更不舒服,鋼筆造不出來,頭疼兩天,偶然見張瑾瑜戴著個玻璃製作的珠子,細問下方才知道玻璃中華大地上早就有,但是一直都當作裝飾品使用。
西方是想盡辦法讓玻璃變得透明,而中華是反其道而行之,盡可能讓玻璃不透明,呈現出五彩斑斕的顏色。
這就是典型的科技樹點錯的行為。
但有了玻璃就讓朱高熾很高興,立刻去命人找藥玉窯,燒製出一批玻璃筆,這玩意可比鵝毛要好得多。
筆的問題解決,開班授課沒問題了。
至於人,除了周星月是必須要學的,其餘的人都是從家裏的奴仆中選的,不拘男女,但這個大家庭也不能不運轉,所以朱高熾第一次隻選十個。
這十個人剛好五男五女,他們學會後,就能帶動一大批人。
人選確定,臘月二十三小年,授課正式開始,授課是晚上進行,雖然不方便,但也沒辦法,這些人畢竟是家裏奴仆,不可能讓他們脫產學習,成本太高。
五個男仆身份不一,有刷馬的,有倒夜香的,還有專門跑腿的,朱高熾幾乎沒見過他們,五個女的卻有些意思。
其中一個是來自徐王妃的丫鬟,她聰明伶俐,自願報名。還有個則來自譚姓小妾的侍女,據說是譚夫人叫她過來的。
第一節課朱高熾把這些人召集過來,心中非常感歎。望著十個人以及跳動的燈火,他心裏則倍感惆悵,更加想家。
他將在大明過第一個新年,而他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朱高熾咳嗽兩聲:“諸位,大家好,我是朱高熾。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是為了學習知識。首先要說的是,為什麼要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