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改變是非常好的方麵。
到三月中時,大部分財政計劃已經寫出來。朝廷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大部分人都忙於勸農。
草長鶯飛的三月,花漸次開放,天氣轉暖。
這日朱高熾命人把韓業叫到辦公室。
朱高熾的辦公室極為簡陋,隻有一張桌,三張椅,一個煤爐而已,韓業進門見禮,朱高熾請他坐下,兩人挨著,開始談話。
“韓知府,我想把市場重新改建。”
韓業一腦門子問號,“世子,您不妨說的直白些。”
朱高熾說:“北平府要發展商業,聚集人口,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環境收拾好。假如那些商人來到此處,發現這也買不到那也買不到,那他們來這兒做什麼呢?”
韓業疑惑:“西市不行麼?西市有百貨。”
“西市有百貨?能買到純堿嗎?”
韓業:“……”
“我是這麼想的,北平府的環境改變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首先要改的就是城內環境,以及城外的配套措施,所以需要新的城區規劃。”
韓業側身,示意朱高熾繼續詳細說。
“知府不必過於緊張,不會花太多錢。我的設想是,首先改造西市。”
“如今西市亂七八糟,什麼都有。不幹淨不說,賣的東西也雜亂,而且坑蒙拐騙者眾,環境非常差。
然後再修建個工業區。工業區設置在門頭溝附近,城中作坊盡可搬到那個地方。”
韓業色變,忙道:“不可。世子有所不知,城中小民賴作坊活著的不計其數,若是強行搬遷,小民非得鬧將起來不可。”
“你誤會了。我不會要求他們強行搬遷,而是需要韓知府配合配合,讓他們自己搬遷。”
韓業疑惑:“自己搬遷?他們怎麼會願意?”
朱高熾不以為然搖頭,怎麼會不願意呢?假如朝廷出台政策,搬遷過去享受三年免稅,你看有多少人願意搬?
且門頭溝附近靠近煤礦,瓷器、鐵器工坊肯定會大肆發展。而鐵器又牽連眾多產業,如此一來,一個簡單的商業聚落就能初步形成。
韓業踟躕不定,朱高熾說的這些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以前從來沒有人這麼幹過。當然,自漢至元千年之中,由國企形成的聚落早就形成。
根據考古遺址發現,漢朝最大的官營鐵礦高峰時期足有二三十萬人,那是何其壯觀的場景!
朱高熾道:“韓知府今日也不必回答,明日隨我一起去西市考察考察,哦,對了還有姚師。”
韓業忍不住道:“世子,如今燕王在外,北平城總體安定,又何必折騰出這許多事兒?”
“韓知府,你可知道咱們手裏有多少錢?還有多少人?靖難要打多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朱高熾拍拍他肩膀,走出屋子。
次日一早,朱高熾換上普通衣裝,驅車到集慶坊南門處,等片刻便見到姚廣孝與韓業攜手而來,姚廣孝換上普通僧衣,韓業則穿著一身員外服。
朱高熾下馬車,與兩人同步行至西市。
西市在元朝時就存在,而且因為元朝地域廣大,民族眾多,許多來自中亞地區的少數民族進入,有些人甚至在元朝滅亡後也未遷走,所以這裏多少有些異域風情。
幾人步行而入,此地人山人海,大部分都是本地富人。
入口不遠處便有數十個農民蹲著,身前放著一捆一捆的柴。
街道兩邊則有不同店鋪,但總體上這些店鋪裏賣的東西比較匱乏,無非是布醋山南海北的雜貨,又或者是金樓銀樓。
韓業撫須微笑,“世子請看,這就是繁華盛世啊。”
朱高熾懶得搭理他,這算哪門子盛世,這裏的交易大多都是零散售賣,而且貨物重複,毫無生氣可言。
正想著忽然從兩人身旁走過去幾匹騾馬,其中一匹邊走邊拉,熱氣騰騰的米田共從幾人身旁落下。
朱高熾不由皺眉。
正在這時,忽地從旁躥出幾個少年,四五個人,街道另一旁也衝出五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