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是沒好處。

朱高熾一個人考慮的沒那麼細致,總有疏漏,與工匠爭吵中,他也吸取到不少知識。

後來,朱高熾又把工坊主事拉進來討論。

隻有工坊主事才最知道自己需求,三方人馬吵得精疲力盡。

但朱高熾依然不罷手,拉著他們必須吵出個結果。

爭吵同時,朱高熾又叫人開始在衙門動工。

姚廣孝與眾多同僚都被驚動,跑出來見許多匠人來去匆匆,衙門後院給拆了,推牆的、拉土的、鏟花圃的,好不忙碌。

見此情景,他不得不問朱高熾要做什麼。

朱高熾旁跟著楊思君,還有幾個人瞧著像大匠,隻見他微微一笑:“先生來得正好,我打算在此處建個樓。”

姚廣孝皺眉:“這裏是衙門,建樓作甚?”

“辦公用。”

“衙門自有辦公用地,如何又新建?建來作甚?”

“給他。”朱高熾示意。

楊思君取出張紙,遞給姚廣孝。

姚廣孝眼珠子瞪大。

這是張效果圖。

白色的樓高達四層,寬度足有十餘丈,樓下是個小型廣場,另有幾座小房,空白地方植花草,陽光強烈,令人目眩。

“這……”

“效果圖。建成後,如果從高處看,就能看到這樣的效果。”

姚廣孝震驚的是這種效果圖的畫法,與水墨不同,這是用粉彩畫的,但卻極為寫實,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光看就讓人忍不住暢想。

不過他絕頂聰明,前後關節一想,立刻得出結論:“世子是想實驗水泥?”

“水泥的實驗,在工坊裏做。蓋樓主要是讓這些大匠了解此物性狀,為以後做準備,水泥產能受限,但以後蓋房子、搞基建,還是要盡量使用水泥。”

姚廣孝頓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官府老爺們享受的都是最好的,到朱高熾這兒,卻成了實驗小白鼠。

匠人速度極快,加上此時初夏,天氣不太熱,工人們幹活也沒那麼累,短短兩三天就清理出大概。

按照規劃,大約三個月後建成。共計六十餘間房,足夠目前衙門裏人辦公使用。

工業區的規劃圖大致確定,結合這個時代的特征,兼顧實用性,再結合後世建築理念,確定工業區的規劃,倉儲與生產分開,行人與拉貨分開。

但工業區不單單是工業區,還包括相應的生活配套設施。

門頭溝工業區距離周家村並不遠,工業區的到來將不可避免影響到該村。朱高熾不願意跟這些人糾纏不清,幹脆重新劃分生活區,日後逐漸會把周家村吸進這個漩渦。

市場的規劃更加離譜。

匠人們沒有專門建過市場,對朱高熾的理念更不能理解。氣得朱高熾直抓頭發,不過他也沒有跟治罪工匠。

匠人們起初還不敢跟朱高熾爭執,後來發現他能聽得進去意見,前提是要把他說服,大家膽子也大起來。

他們經常會為街道的安排、市場區域的劃分爭吵,小到花圃形狀,大到大樓位置,都要吵上幾次。

衙門裏大樓即將完工時,市場的規劃圖終於確定。

這日,姚廣孝尋到朱高熾辦公室,剛進門便道:“市場規劃好了,但錢怎麼辦?這次建造規模極大,需要用的錢太多。府裏拿不出來。”

朱高熾請姚廣孝坐下,“錢不是問題,那不是有很多商鋪嗎?可以賣出去。”

姚廣孝腦子有點轉不過來彎,房子沒錢蓋,所以需要錢。朱高熾說先賣房子,自然就有錢,這個邏輯是怎麼回事?

朱高熾笑道:“先生,既然沒錢蓋房子,那我們可以先賣房子,然後再蓋。這叫預售,把戶型、地段、位置、甚至房子都做成模型,誰若想要可先預定。

以王府名譽作保,不怕他們不信。這樣就能籌到錢。”

“這……”姚廣孝想通,但又覺得這事不怎麼靠譜,這個時代還沒有超前消費一說,也沒有預售一說,房子還沒見著,大家就把錢投進去,未免太兒戲。

朱高熾說:“先生不必擔心,這件事肯定能成。”

朱高熾忙著搬遷水泥作坊,之前為了試驗所以使用一個窯爐,但水泥需求巨大,一個窯爐根本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