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新的工業區未開建前,他便先命人修建水泥作坊,共計十五個窯爐,日產能接近一噸,等過幾年打下金陵,他就會開放水泥技術。

水泥作坊開窯儀式朱高熾帶著楊思君參加。

楊思君不解,“水泥作坊為什麼要參加?”

“你需要畫畫,畫家需要敏銳觀察力,而且你的性子太過冷淡,多出來活動活動極好,技藝精進不是坐在書齋裏就行。”

開窯儀式,也就是開始燒第一窯,物料提前準備好,粉碎的石頭,輔料,黏土全都在外放著,隻等一聲令下送進窯爐即可。

窯爐前都是重要的技術工人,朱高熾對他們說:“這段時間你們辛苦,要是沒有你們,衙門新樓就沒辦法建。作坊搬遷到此後,管理就要走上正軌。

作坊的管事、頭目都以才取人,不會有亂七八糟的事兒,大家請放心。至於工錢,之前是每人每月五百文,從今天開始每人每月漲至八百文。今後效益好,還要漲錢。

所以,不要害怕我出不起錢,隻要你有這個價值,給你開月薪萬金又如何?”

窯爐前的工匠簡直不敢相信,他們以前一個月也就是三四百文,這批人大多來自瓷器作坊,北地瓷器沒什麼特色,也沒好產品,工錢自然漲不上去。

有工匠麻著膽子問:“世子爺,什麼樣的人才能拿到月薪萬金?”

朱高熾笑道:“水泥大家生產一段時間,其實窯爐可以敞開建,煤炭可以敞開用,關鍵問題就在人力破碎上。無論物料還是水泥都需要,這部分最費人工,你們要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我可以開萬金月薪。”

工匠們直搖頭,這萬金果然不是那麼好拿。

“好了,開窯!”

朱高熾振奮大吼。

物料源源不斷送進窯爐裏,煤炭燃燒,火焰通紅。

工業化進程就此開始,之前的煤爐也好、瓷器也好,都不過是小打小鬧,如今才是真正邁出去第一步。

燕王府。

曆經四十多天爭吵,設計圖紙確定,楊思君需要根據這些設計圖紙作畫,把市場效果圖畫出來。

這次朱高熾盯得非常緊,正式畫前,朱高熾跟她深入交流,確定視角、圖形最終效果等等。

楊思君用五日,畫了三幅效果圖。

朱高熾下班後徑直來此,楊思君拿出效果圖。

“好好好!”連說三個好字。

“那就這版吧。”

朱高熾搖頭,“別急,事情還沒完。”

楊思君疑惑:“還有嗎?”

“有。我們還得做個模型。”

模型?楊思君不懂。

朱高熾三言兩語說清,但她的疑問又來:“這模型……用紙做?”

“紙不大行,太簡略,我們用水泥做、磚塊做。”

“這怎麼做?”

“按照等比例縮放,需要精準計算。這樣,我們先算算到底該做多大。”

楊思君完全不懂。但她需要給朱高熾念數字。

朱高熾運筆如飛——自從玻璃筆製造出後,他就徹底拋棄毛筆——伏身計算,楊思君驚詫至極,實在是因為他算得太快。

楊思君也懂得數學,然而她的數學也僅限於加減乘除,遇到這麼複雜的計算難題,她需花費大量時間計算,才能得到答案,還得輔助算盤。

朱高熾不用,他用兩張紙,一張記答案,另一張寫演算過程,沒有任何遲疑,好像原本那些答案就在,朱高熾隻是寫下而已。

不到半個時辰,朱高熾全部計算完畢。

“這是演算結果。做模型就由你盯著。”

楊思君完全不知道說什麼。

這麼龐大的計算量,怎麼就在半個時辰內完事。

不過人類天生對大的東西無免疫力,對等比例縮放的東西也沒有免疫。她興致勃勃接下這個任務,之後便安排人開始製作模型。

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比如要燒小磚塊,還得弄來水泥,需要木頭製作窗子,小型瓦片,以及小人、假樹等等。

王府人多,這些瑣碎的事兒做得也快,四日後,一個西市模型做出來,楊思君親自上色,猛然看過去,就好像西市被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