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科爾沁大馳騁,嚇壞坤帖木兒(1 / 3)

張興王虎兩人實在沒想到張玉會給出這麼個結論。

這個辦法可行,但卻實在有違道德。

“這時候就不要講這些,能活下去才是正道。”

張玉起身,“這兩天你們管好人,千萬不能讓他們產生浮躁心理,這對我們的傷害更大。”

往西去的抓捕隊最先回,他們帶回十來個牧民。

張玉立刻分開詢問,沒想到剛開始問便得到有用信息:巴林部並未往西遷。

看巴林部地理位置便知,往南去靠近大明,巴林部是重點清算對象,所以根本不敢。

往東則是朵顏三衛的地盤,那裏水草豐美,能夠種植莊稼,但朵顏三衛可不是什麼軟柿子,不可能白白讓給他們地盤。

所以方向隻有兩個,要麼往北,要麼向西。

張玉立刻命令所有人準備啟程。

又等四五天,其餘抓捕隊也紛紛回程,根據他們抓回牧民的供詞,基本可以斷定,巴林部一定是往北遷徙。

當所有人回來,張玉命人出發。

此時他們的糧草隻夠吃三天,如果三天後找不到食物來源,他們隻能殺馬飲血。

但他們沿著向北道路走了三天,依舊沒有找到任何巴林部蹤跡。

而糧草已盡,所有人陷入恐慌。

夜裏,三巨頭重聚,商議糧草的問題。

越是往北走就越荒涼,馬匹動物的食物容易解決,關鍵問題是人吃不了草。

燭光閃爍,這種奢侈的東西本來也是作為工資發放,但張玉自己也留一部分。

糧草當初分給所有人自行攜帶,草原上供給太困難,幾乎不可能如中原大地那般,所以張興估計,所有人的糧草都集中供應,大約還能維持一日。

但集中糧草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

漢人連一百人都不足,強行搶奪糧草的話,會引發大規模營嘯,他們無力應對。

王虎的建議是由他們出麵贖買,把所有人糧草全部集中,但這種辦法有個致命弊端,那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物資,而他們攜帶的物資也都所剩無幾。

張興的意思是不如趁機回轉,巴林部跑那麼遠,他們再追下去意義不大。

張玉思索片刻道:“我看,不如把規模控製得更小,叫我們的人分別跟他們談話,然後許下重賞。

比如一個班一個班進行,這樣不容易引發大規模營嘯。”

這個辦法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完善細節後,張玉派人通知漢人軍官,把意思傳達出去。

當天晚上他們睡得很晚,不過出乎張玉預料的是,行動非常順利。

這些奴隸似的牧奴,基本上從來沒有過這麼多財產,班長號召大家捐出,他們毫不猶豫同意。

仔細想想這個邏輯就明白,他們現在能過上好日子,靠的是這個集體,一旦集體消失,他們回去還要麵臨舊日子,他們並不願意。

順利征集到糧草,他們又能延長一日。

張玉派出大量哨探隊伍,隻為尋找可供劫掠的對象,但至今還沒消息傳回,證明附近人很少。

北地已經非常冷,夜裏需要蓋上厚氈子才能取暖,人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次日大軍繼續前行,但到傍晚時還未找到人煙,而他們的糧食已經徹底空,明日就得殺馬過活。

大軍內部雖然知道這事的不多,但三巨頭都清楚得很,他們憂心忡忡,夜晚涼風吹拂,疏星朗月,三人走著,都沉默不語。

三人誰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回顧這次出征,前半段可以說順風順水,雖有小挫折但不影響最終結果。

這次是真的遇到生死難題,弄得好可以全身而退,弄不好身死道消。

張玉很不甘心,腦筋快速旋轉,尋找生機。

另外兩位也都差不多,他們在軍校裏都是好學生,積極向上,離開前甚至生出驕傲情緒,然而上了戰場才發現,有無數看都看不到的坑等著他們。

那絲驕傲蕩然無存,或許這是這次的唯一收獲吧。

正當三人反思時,忽然聽到急促馬蹄聲,三人循聲望去,隻見月亮下一個騎士飛奔而來,行至三人麵前急停住馬:“將軍,前方發現個小部落!”

張玉精神大振,“帶路。帶人去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