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勸降,可還記得故人劉謙?(2 / 3)

城中有人搞了青儲窖,他也請人過來。

李繼詢問韃靼王庭是不是有什麼變化?

草原上發生點什麼破事,傳播得很快,因為大家都是遊牧,指不定在哪兒就碰上,互相一說事情就互相了解。

這幾位還真是聽說過那次大明深入草原的事,畢竟已經過去幾個月。

當下便繪聲繪色說一遍。

李繼問幾個人都是如此回答,他頗為震動,與張玉說的細節都能對得上。

至於青儲飼料的問題,還真有幾個商人搞,拉過來一問,他立刻便知道劉謙並沒有說謊。

如果這個法子真的能在草原上推廣,那麼草原以後就是漢人的天下。

其實草原之所以沒有被漢人納入版圖,並不是因為草原上的氣候惡劣。

關鍵問題是草原上必須逐水草而居,五千畝的草場,頂多能養上幾百隻羊。

這種遊牧方式使得漢人無法適應,而且軍事打擊困難重重。

若是青儲成功,這些人不用遊牧,肯定會定居下來。

隻要定下來肯定要被漢人吃掉。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李繼渾身冒冷汗,他以為自己已經夠看重朱高熾,哪裏知道人家身在大氣層,並不是他所能看透的。

傍晚李繼回衙,飯還沒吃小廝稟告說他的弟弟李業回來了。

李業比李繼小幾歲,如今也在軍中當個小頭領,他年輕氣盛,衝動易怒。

今日前去巡邊,到現在才回來。

不久李業怒氣衝衝進來,怦地坐椅子上,“大哥,聽說城裏有兩個燕逆的使者?”

李繼也沒有隱瞞,照實說了。

李業蹭跳起來,“都是假的!騙你的大哥!可千萬不能答應。

燕逆巧舌如簧,為的就是騙開城門。

什麼狗屁青儲飼料,不斷絕往來也就罷了,投降萬萬不能!”

李繼怒道:“嚷嚷什麼?我哪裏說要投降了?”

李業道:“你忘了我是你弟弟,你什麼樣兒我能不知道?

你要是不動心現在就把他們趕出去!你忘記了洪武爺給咱爹的褒獎嗎?”

李繼大怒,“我才是長子,給我滾!”

李業憤而出門,沿著大路狂奔。

心頭之恨實在難消,跑至空地大聲喊叫以發泄心中憤懣。

狂喊一陣停下,往回又走去。

不多時到李府,闖門進去,收拾行囊。

最後跑道後院祠堂,抓起親爹牌位就走。

李繼攔也攔不住,隻得隨他而去。

李業回營房後,先把父親牌位取出,關上門,安置好牌位,朝著拜三拜。

隨後自語道:“爹,大哥不孝,想賣主求榮。

父親在上,孩兒定然阻止大哥!”

李繼跟弟弟吵了架心中煩躁不已。

朱高熾給的條件太好,幾乎沒有任何過分請求,對他來說,不但要考慮張家口,還得考慮他們李家。

李家隻有他們兩個孩子,元末大亂,他們爹好不容易長大。

後來朱元璋打過來,毫不猶豫參軍。

之後隨朱元璋南北北討,最後落戶張家口。

母親生弟弟時難產死了,而父親則在洪武年隨藍玉出征,力竭而死於亂軍。

朱元璋為了表彰他們,所以才恩蔭一子,要不然李家怎麼可能出個遊擊將軍?

雖然官職不高,但好歹也算是公家人,他們兩個才活下來。

這就是為何弟弟那麼死心塌地的緣故。

但李繼不是李業,他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不能隻考慮著忠君之事,家族的延續也要思考。

夜裏漫步花園,長籲短歎,至天色將亮時方才睡去。

次日李繼便請劉謙與張玉,商討投降之事。

要是沒有昨天弟弟的事兒,說不定他還會考慮幾天。

但昨天吵架完後,他忽然頓悟,這本來就是老朱家自己的事兒,幹嘛要那麼熱心摻和?

至於投降朝廷還是朱棣,其實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麼分別。

於是今日便與兩人相見,商討如何安置。

劉謙道:“將軍若是投降,自然還是做遊擊將軍。

世子會派少量軍隊駐紮張家口,一來是為防備蒙古人,二來也是為保護牧民安全。”

“派多少人?”

“一千,駐紮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