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為何?”
“穩定!”朱棣鄭重道:“發展工商確實能帶來很多好處,但唯一的壞處就是人口流動過大,並不利於統治。
那些先賢們誰會看不到這個問題,倒是你聰明,大力發展工商,到時候誰會聽你的?”
朱高熾沉默了,他不敢說出心裏話。
按照他的想法,皇帝這個位置其實就是個吉祥物,以後也要想辦法廢除,建立聯合政府。
因為皇帝這個位置因為過高,所以失去了很多。
政權的組織形式必須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如今皇帝就是最好的形式。
但一旦生產力突破,皇帝就會成為阻礙,遲早要被幹掉。
朱棣道:“不過你最近的事兒做得也不錯,我聽說你還去了趟草原。”
“是,”朱高熾便把之前關於羊毛的事兒說出來,朱棣聽了笑罵胡鬧,一百個人就敢進草原攪風攪雨。
朱高熾笑了笑,並沒有反駁,鄭重道:“爹,其實我當時也是沒辦法。
青儲法必須要推廣,絕不可能因為幾個人就放棄,而且我現在迫切需要羊毛,頂多明年羊毛就能大量供應。”
“你怎麼看蒙古?”
朱高熾道:“蒙古之地我們不能丟。”
“你這個法子不錯,但真的能降伏蒙古人嗎?”
朱高熾搖頭:“這隻是其中一種手段,還得配合另外的手段,那就是宗教。
現在蒙古地區流行黃教,待我們站穩腳跟後,必須在蒙古人中大力推崇黃教。”
朱棣冷哼:“沒人這麼幹過。”
“爹,推崇宗教的原因也不是為了別的,其實隻是為了固定住蒙古人。
他們不固定天天遊牧,想打都不知道去哪兒打,隻要我們夠強大,蒙古人不足為懼。”
朱棣十分驚奇,道:“這麼說你是成竹在胸,有什麼想法說說看。”
朱高熾撓撓頭:“爹,我這就是班門弄斧,你肯定看得比我清楚。”
“叫你說說就說說,哪那麼多廢話?”
朱高熾咳嗽兩聲:“既然這樣那我就說說,說得不對爹你可不許罵我。”
“廢話這麼多!”朱棣不耐煩。
“對內,發展工商業為主。
爹先別急著反駁,聽我說說我的看法。
農業發展到巔峰時期,基本上也就是那樣,唐朝就是目前的極限。”
“其實我想說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土地承載能力的問題。
土地承載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無限拔高,我大明境內,遼東、河南、山東、河北,這些地區是平原。”
“四川盆地有個大平原,江南、東南、嶺南地區田地較少,兩湖地區是稻米主產地,我們可用土地非常少,”
“按照正常的人口結構,一對夫妻生三個孩子,三百年後這個家族就是個龐大的數字,我們哪有那麼多糧食?
另外,這些人口怎麼安置?他們沒有土地,全部做佃農不合適。”
“所以,隻有大肆發展工商業才能把這些人口安置下來,這樣他們就有了工作,不會無所事事變成街溜子,青皮、惡霸,為禍一方。”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國家實力問題,上次給爹送過來的刀劍好用吧,其實那是發展工商業的副產物。
工商業的特點是追求利潤,為了追求利潤他們必須想盡辦法改進技術,比如煉鋼。”
“原本煉鋼都是炒鋼法、灌鋼法,這種方式煉出來的鋼特別少不說,而且還很貴。
為了追求利潤必然有人想辦法提升技術,高爐煉鋼技術就出來了。鋼的成本一下就降低。”
“這樣打造武器也好、打造鎧甲也罷,其實都隻是鋼鐵應用的一個方麵。
這些技術會推動我們取得更大發展,甚至可以由此來發展教育、文化、軍事等各方麵。”
“對外戰略的話,我們有幾個重點,首先是蒙古,必須緊密綁在大明的戰車上。
朝鮮必須納入大明領土,倭國要有力控製,南洋也要納入領土範圍。”
朱高熾對朱棣拱拱手:“爹,我先說說我的理由。
蒙古北部是草原,但這片草原其實一直向西延續到歐洲,是全球最大的草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