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去金陵,現龍骨(2 / 3)

“這話是誰教你說的?”沉默許久,朱棣才緩緩開口,那股無形的壓力這才消失。

朱高熾趁機多吸幾口氣,方才緩過來,“孩兒觀察得出,建文下落不明,事情就難辦了,孩兒因此得出父親必然為此困擾。”

朱棣搖頭,神色一下蒼老起來,“說說吧,咱們父子也該好好聊聊。

當年我起兵,也隻不過是討個活路,沒想過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可事到臨頭,我才發現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方孝儒對我破口大罵,天下書生百姓看我皆像反賊,我這一生難道就要被扣上反賊的帽子了嗎?”

朱高熾道:“自然不用。

父王,孩兒認為,可以分別從幾個方麵入手。”

“哪幾個。”

“一是經濟,孩兒大膽說句不中聽的話,老百姓並不在乎龍椅上坐的是誰,誰對他們有利他們就認誰。”

說完這句話,朱高熾偷眼瞧朱棣,發現他臉色稍霽,肩膀鬆弛,沒了方才的殺機。

其實他也是麻著頭皮子說剛才的話,這些話放到哪個皇帝腦袋上都是要掉腦袋。

朱高熾鬆口氣,朱棣道:“接著說。”

“其二便是文化,我中華上下五千年,其中先賢著作多不勝數,我大明國運昌隆,自當文化鼎盛,孩兒路過安陽時,偶得一物,或有驚天動地大發現。”

朱棣好奇心被勾起,正說文化呢怎麼突然扯到安陽了?

朱高熾獻上去的正是甲骨,“此物名為龍骨,安陽人以之入藥。”

朱棣道:“是有這麼道藥材,怎麼了?”

“爹請細看,龍骨上似有文字。”

朱棣仔細一瞧,果然龍骨上有幾個符號。

但要說是文字,恐怕有些牽強,這文字與當今文字大為不同,根本無法解讀。

“父王請看。”

朱高熾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雨字,又把龍骨上的符號描下。

“這兩個字似有相似之處,篆書該做此寫法,你看這上麵是不是像屋簷,這四點是不是像雨滴?”

朱棣詫異,仔細觀看,果然越看越是像,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此前人們都認為字乃是倉頡所造,但這字看起來有明顯的演化痕跡,根本不可能是一個人造出來的。

朱棣脫口而出:“這麼說倉頡不存在?”

“現在還不能斷定真偽,孩兒又搜集許多甲骨,如果深入鑽研,或者解開造字之謎,此乃我千古文壇的最重事件!”

朱棣臉色上有些狂熱。

朱高熾暗道:終於上鉤了。

這不是朱棣特別文藝,或者說對人類抱有極大責任,實際上這是人的本性之一。

哲學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

甲骨文回答的是第一個問題,曆代的皇帝都不可能擋得住這個誘惑。

況且朱棣正發愁找不到合適的切入口,這個就非常合理了。

召集全國金石學家,從煙波浩渺的古籍中找到答案,這不是收攏天下士子之心嗎?

朱棣很快就想到這個辦法。

朱高熾又給他加碼,“父王,自古以來文集散落眾多,父王何不召集天下文人,修攥全書,囊括天下?”

朱棣心頭一震,這記馬屁拍得正是癢處,渾身舒坦。

但他表麵並未表現,冷哼一聲道:“還有嗎?”

“這第三就是武功,之前孩兒曾經跟父王討論過,蒙古、安南、朝鮮必須納入中華版圖。

而倭國、東南亞可羈縻之,如此一來,何罪之有?”

“即使跟千古一帝秦始皇不可比擬,但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可都比不上父王,後人會如何評價父王?這還用想嗎?”

朱棣道:“秦始皇乃是暴君,豈可功比唐宗宋祖?”

朱高熾嚴肅道:“始皇帝功不可沒,統文字、度量衡、立郡縣,百代皆行秦法,豈單純暴君二字能概括的?”

朱棣心情舒暢,笑著說道:“你說半天還不是想要讓姚師留在北平府?”

“是”朱高熾神情嚴肅。

“姚師也是父王清洗罪名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平府倘若發達,利國利民,區區幾個書生謾罵又能成何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