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祝員外衣錦還鄉(2 / 2)

次日一大早,祝榮乘船迫不及待跑回杭州,隻用不到一天就到了。

祝榮帶著十幾個軍中出來的退役老卒登岸,望著杭州一如既往的繁華,祝榮不由感歎:“老子又回來了。”

別看這麼幾年祝榮一直都是和和氣氣,對誰都是笑臉相待,但要說沒怨氣那是不可能的。

當年被建文帝一紙詔令嚇得倉皇而逃,連老娘都帶著,可見有多麼狼狽。

如今雖然他穿著樸素,但心底底氣可是足得很,每年經手的生意大幾百萬兩,能不足嗎?

祝榮吩咐小廝道:“先去武林門處尋個客棧,包下吧,咱們這麼多人也夠住。”

小廝朝前跑,他們大隊人馬後麵慢悠悠走著。

這就是祝榮的惡趣味了,以前他是到哪都願意乘馬車。

雖然馬車不能裝修太過華麗,但這是他身份的區分。

反倒是現在,跟著朱高熾幹得久,不愛坐了。

因為大老板朱高熾都不怎麼愛坐馬車,他能表現得比朱高熾更牛逼嗎?

而且不坐馬車也有好處,低調,而且能裝逼。

不多時小廝跑回來,說客棧安排好。

十幾人加快腳步,不多時便到客棧,各自安排休息。

祝榮在房間裏寫好拜帖,交給小廝,給那些人一一送去。

次日他則拜訪了當年劉荷建立的飯館兒,如今這飯館兒還開著,成了杭州的一景。

因為這飯館總是能搞出來匪夷所思的吃食,比如說豬雜、羊雜、牛雜。

這裏就以這些雜食而聞名。

這裏的掌櫃的,當年也見過祝榮,兩人於樓上包廂見麵,那掌櫃的朝祝榮拱拱手:“恭喜祝員外衣錦還鄉。”

“哈哈,”祝榮開懷大笑。

“老劉你就別笑話我了,當年若不是有你們,我恐怕早就死在聖旨下。”

老劉笑得眉毛都粘起來,“好好不說這個,來來坐下嚐嚐我的手藝。”

兩人寒暄幾句,切入正題。

“世子爺叫你前來所為何事?”老劉發問。

祝榮也未隱瞞,將這次來意說明。

老劉道:“此事我出麵不大方便,我隻能給你提供名單。

至於具體事情如何操作,那就得看你了,不過這其中有個人繞不開。”

“你是說徐俊彥?”

老劉道:“你也知曉他?”

“在北平府聽說過。”

“那是道聽途說,實際上徐俊彥比你聽到的更厲害。”

這個徐俊彥乃是洪武年間生的人,今年方才三十來歲,但下手夠狠,掌控著杭州的地下江湖。

他起家靠的是鹽業,說穿了就私鹽,不過這種事官府不究,民間也無可奈何。

況且明朝初年實行開邊法,有時候鹽是真的搞不到,人家能搞來,自然就有關係。

祝榮離開前,這家夥還沒那麼顯赫。

用老劉的話說,現在他不但壟斷鹽業,還壟斷著絲綢,在杭州地界做生意,不跟他打交道是不可能的。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