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闕上書的主意具體是誰想出來的,沒人知道。

但禮部尚書李至剛很快就得到個名字:韓東。

韓東的履曆是很光鮮。

韓東是浙江諸暨人,洪武二十一年中秀才,二十五年鄉試中舉,但隨後的科考中也不知是不是運氣不好,未能中第。

一個蹉跎,皇帝都換了,原本去年就該開科,隻是因為戰爭形勢不怎麼好,所以自然就延後一年。

韓東就是這個時候到金陵的。

他在江浙一帶很有名,主攻春秋。

春秋因為字數太多,所以專攻春秋的人很少,韓東也算大才,名望很高。

李至剛心想,這個書生說起來跟方孝儒也算是有點關係,作出這樣的舉動可以理解。

但關鍵是你們看不清形勢啊,朱棣這種人豈會被區區幾個書生嚇住?

李至剛傳令到禮部,派遣儀製司主事魏詳接觸韓東。

魏詳接到任務,暗叫倒黴,在禮部辦公室仰天長歎。

至傍晚,魏詳下值,回到家便唉聲歎氣,妻子問道:“相公何故長籲短歎?”

魏詳道:“接了個棘手任務。”

不等妻子發問,便說道:“說了你也不懂。”

他更加煩悶,睡又睡不著,便請自己同鄉,目前為刑部主事的李大金吃酒,兩人聚於“三杯少”酒樓。

華燈初上,觥籌交錯。

幾杯酒下肚,魏詳便向李大金吐槽,“這些學子是不是吃撐的?沒事搞什麼上書?”

李大金笑道:“這事還不簡單嗎?”

“怎麼簡單?

那些學子你我都知道,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怎麼可能聽得人勸。

這事要是做不好,尚書大人要受掛落不說,兄弟我的官職看來也快到頭。”

李大金道:“不過幾個書生,能成什麼事?

把韓東騙個地方關起來,群龍無首自然就不會有事。”

魏詳回道:“說得輕巧!生員豈是我想關就能關的?誰有這麼大膽子?”

“又沒說讓你直接關,隨便找個理由,把他軟禁些時日就成,幹脆送回老家,好好呆家裏溫書不就是了。”

魏詳暗道,這倒是個好辦法,看起來若是說不動他,可以用這個法子試試。

次日魏詳命人去請韓東。

韓東先吃一驚,趕忙趕去一碗香酒樓會客。

韓東今年二十多歲,是個標準的書生,穿著淡藍色儒衫,仿佛是古詩詞裏走出的翩翩公子。

他的長相符合一切人們關於書生的想象。

魏詳見了他,暗誇好度。

韓東朝他施禮,口道:“見過魏大人。”

魏詳道:“坐。馬上就要開考,你溫書溫得如何?”

“回大人,學生不敢有所懈怠,日日皆溫習。”

魏詳道:“好,好一個國之棟梁!今科必然榜上有名。”

“多謝大人!”

“你有前途,這是好事,但千萬不要把才華浪費在別的事兒上。”魏詳終於圖窮匕見。

韓東疑惑:“魏大人可否詳細告知?”

魏詳也不藏著掖著,把錦衣衛發現他們串聯準備伏闕上書的事兒說了。

韓東大怒,“大人,學生請命非是為自己,而是為天下讀書人。

方先生乃一介大儒,不過說幾句忠義之言,竟被殺死在太廟,此事天下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