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頓時想到徐輝祖。

中山王就是徐達,是徐皇後的父親,大明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追擊王保保就是徐達主導。

徐大一生勝多敗少,乃是有名良將。

大明建立後,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王。

徐達長子徐輝祖繼承家業,襲爵魏國公,靖難之役,徐輝祖也是南軍主將之一,力保李景隆撤退。

朱棣進金陵城後,他便一直不肯稱臣。

字跡朱高熾不認得,但是能寫出這句話的,除去徐輝祖外就沒旁人。

朱棣恨徐輝祖還有另外個原因。

徐輝祖的三弟徐增壽與朱棣關係很好,靖難起兵後,徐增壽一直偷偷為朱棣送消息。

後被建文帝發現,處以斬刑。

其中徐輝祖發揮了很不好的作用。

這次冊封功臣名單中,赫然還有徐增壽,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其子徐景昌襲爵。

一門兩國公,在整個中國古代曆史上也不多。

由此可見朱棣對徐增壽有多麼喜愛。

朱高熾道:“這是舅舅寫的?”

朱棣咬牙切齒:“你沒有這個舅舅!”

朱高熾道:“舅舅還是不肯低頭呀。不過父王也不用擔心。”

“怎麼你有辦法讓他低頭?”

朱高熾搖搖頭:“不能,但可以命徐欽襲爵。”

“徐……”

朱棣哭笑不得,看著朱高熾,臉色詭異。

這麼損的辦法他也真能想得出來。

徐欽是徐輝祖的兒子,如今年紀也不大,讓他襲爵,那不是擺明要把徐輝祖削了嗎?

但老子正值壯年,讓兒子襲爵,總覺有些不妥。

不過仔細想來,這件事如此解決倒是不失為美事兒。

首先,徐輝祖不用殺。

徐輝祖非但是功臣之後,還是皇後娘家人,皇帝小舅子,這種身份太棘手,大臣們都不想摻和。

但讓徐欽襲爵,已經表明朱棣態度,殺不殺徐輝祖,還有什麼意義嗎?

他現在是魏國公,以後就是魏國公他爹,檔次降低很多。

其次,這也能表明朱棣大度。

建文舊臣中,隻有方孝孺被殺。

徐輝祖的命運大家都盯著,他要是也被殺,那可太寒人心。

去職,讓兒子襲爵,表明朱棣並沒清算想法。

最後,這麼做也能讓徐皇後心裏好受點。

這點朱棣也不能不顧及,徐皇後與她算青梅竹馬,兩人相逢於幼時,相愛相知這麼多年,感情深厚著呢。

但徐輝祖不處理吧,他自己心裏難受,就跟有根刺,不拔掉不足以痛快。

真要拔了,皇後明麵上不會說什麼,但背地裏怎麼也得傷心很久。

三弟被建文帝殺,大弟被朱棣殺,他們老朱家是跟老徐家相衝嗎?

朱棣想通這些,哈哈大笑,“好,這個辦法好,沒事你去看看舅舅,免得你母親擔心。”

朱高熾連忙點點頭:“好。”

次日朱高熾果然就去了魏國公府,朱高熾明白,他今天來的主要意思,還是代表朱棣爭取徐輝祖。

無論喜歡不喜歡,魏國公都是金陵城頭一號勳貴。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