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泰然自若,麵色平靜。

另外姚廣孝恢複姓俗家姓名。

之前大家一直都稱他為道衍和尚來著。

這個老家夥坐船從北平府趕來,特意來為朱棣壯聲勢。

聲勢浩大的封賞活動進行完畢,朱棣隻進行宴飲活動,吃些冷飯,眾人早早散去,給他們留足慶賀時間。

而新奉先殿中,朱高熾、姚廣孝、朱棣、朱高煦等幾人圍坐,楊士奇、楊溥等幾位內閣成員坐於後座。

朱棣臉色很嚴肅,剛剛參加完大典,連衣服都沒換,就召集眾人於新奉先殿集中。

問題還是災害的問題。

但事實上的災害遠比朝廷掌握得更多,河南地區位於主糧產區,所以糧食減產影響極大。

然而最嚴重的是山東地區。

洪武爺建立大明後,各地休養生息,山東之地被安排成養馬地,當地馬政害處已經極大,弄得小民苦不堪言。

靖難時,朱棣跟鐵鉉在濟南城大打出手,雖然濟南城沒有打下來,可周圍百姓都遭了殃。

遭兵災的,失蹤的,出征打仗的,整個山東之地,青年幾乎為之一空。

這次災害突然降臨,山東連儲備糧都沒有,一切都靠朝廷撥付。

朱棣有苦說不出。

四年靖難打下來,金陵的儲備糧也使用多半。

建文帝征發近百萬雄兵,四年下來光糧草支出就是天文數字,哪裏還有餘糧?

民間倒是有糧,可朝廷也不能直接搶,否則還要朝廷作什麼?

山東受災麵積雖然沒隔壁幾個省份大,但嚴重程度最高。

現在山東城內糧食價格漲上天,達到駭人聽聞的四兩銀子一石,平日裏一兩左右。

價格壓不下去,百姓們苦不堪言。

朱棣用銳利的目光巡視每個人:“都說說看,有沒有什麼辦法?”

朱高熾道:“眼下的問題是缺糧,朝廷籌集糧草不行嗎?”

“朝廷國庫是個空殼兒,哪來的錢籌糧?

北地受災也影響到南邊糧價,如今京師糧食價也有上漲跡象。”

朱高熾道:“用行政命令吧,先把糧食價格全部壓下來,之後再想辦法。”

朱棣道:“什麼辦法?”

“首先,開源。

我有兩個想法,一是前往南洋等地收糧,南洋之地應有大量糧食。

二是深海捕撈,直沽捕撈隊已形成規模,可以擴建。”

朱高熾的捕撈隊使用的是拖網技術,這種技術目前還未公開。

楊士奇道:“陛下,不可如此。倘使如此,則國策盡廢。”

朱高熾回頭,“楊學士這是什麼意思?你是說爺爺的禁海之策?”

“不錯。”

“此一時彼一時,眼下生死關頭,哪裏還要遵守這等政策?”

楊士奇道:“殿下兩策,是極好的,但並不穩妥。

前往南洋購糧,若是順利自然一切都好,倘若半途傾覆該如何是好?

且購糧錢款從何而出?”

朱高熾不樂,兩個辦法確實冒險些,但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楊士奇道:“以臣之見,不若仿開中法。”

朱高熾眼前一亮:“鹽!”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