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深深吐口氣,“那就讓他們這麼吸血?”

“父王別著急,事有輕重緩急,不急於一時。

對了,告訴爹個好消息。”

“什麼?”

“胡廣您知道嗎?”

朱棣皺眉:“你身邊的那個前朝嘉蔬苑的小官兒?”

“是,他之前在臣手下一直從事動植物育種方麵的工作。

目前他已經培養出幾種品種羊,最近他更是突破一項成功技術。”

“什麼技術?”

“雞鴨的人工孵化問題。”朱高熾幾個字說得有些走音,太激動。

朱棣道:“人工孵化?”

“就是孵化完全由人工控製,說什麼時候出就什麼時候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這也能控製?”

朱棣很吃驚,身子坐直自然前傾。

雖然這個兒子不斷給自己驚喜,但他沒想到驚喜會這麼大,孵化雞鴨這不是奪造化之功嗎?

朱高熾詳細解釋,此前因為一直都在做雞鴨的孵化技術研究,隻是問題很多,比如溫度不容易掌控,孵化出的雞鴨多病不好養活等等。

用一年多時間,終於徹底解決技術難題。為了這事,他前段時間才搬到金陵。

他的侄子胡為民留北平府,建立另外一套係統。

朱高熾想著朱棣這幾天比較鬱悶,幹脆就送他點好消息讓他高興高興。

朱棣臉上露出興奮神色,搓手道:“要多少有多少?”

“是,隻要房間足夠大,每次能孵化上萬隻,甚至十萬隻也不是問題。”

朱棣哈哈大笑,“有此神技,何愁我大明不興。賞,金四百兩,銀兩千,帛四千匹,鈔一萬。”

“爹,您先別高興,聽我說完。”

朱棣合不攏嘴,點頭道:“你說你說。”

“這是個挺花錢的活,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基本上沒有二十年功夫是不可能見成效。”

朱棣愕然:“怎麼要這麼長時間?”

“當然啊,育種就得實驗吧,一次錯誤,一整年就過去,二十年時間,很快了。”

“育種?”

“對,胡廣對農業研究很有經驗,我想讓他負責試驗雜交水稻,尋找更高產量的水稻。

當然前期研究不用花那麼多錢,但需要耗費極多時間,而且需要的人也多。”

朱棣皺眉:“必須要做嗎?”

“爹,您比我更清楚,如果說有什麼技術能夠讓大明強大,除了糧食外我想不出其他的來。

如果畝產能夠翻一倍,想想看大明能養活多少人?”

封建王朝中,最為關鍵的技術毫無疑問是糧食技術。

現代中國喪失掉自信後,事事以西方為尊,然而實際上西方人在這個時候連飯都吃不飽。

工業革命的發生是形勢所逼,根本不是自然積累的原因。

農業化肥發明以前,農業技術最好的就是華夏。

判斷封建文明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人口多寡,尤其是單位土地承載人口數量。

朱棣成了帝王,思考問題的模式自然也成為帝王式的。

在他心中排名第一的是農業技術,第二的是畜牧業技術,第三的捕撈業技術。

每個都與吃飯有關。

原因也很簡單,古代阻礙文明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吃不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