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衛道告訴他們魏國公府的來源,眾人大為驚訝。
因為鹽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朝廷新建鹽場,不可能沒人知道。
但朱高熾不聲不響建個鹽場,年產幾萬石,居然連半點風聲都沒傳出。
不過當了解到長蘆鹽場的真正實力後,他們便不再擔心,反倒是魏國公入場讓他們察覺到有利可圖,準備謀劃著從那兒撈點。
十一月二十二日,從長蘆鹽場出發而來,裝載食鹽的船隻抵達金陵城外長江碼頭,朱高熾與徐欽、徐輝祖一起迎接。
長江上帆船點點,來的船隻有兩船,雖然如此但是裝載一點都不少。
上午過半,船隻抵達。
朱高熾極為欣喜,望著船道:“這可是新的開始!”
徐輝祖以及徐欽兩個人顯然沒辦法理解朱高熾的想法。
這可是鹽場產的第一批鹽,從這個方麵的意義來說,這代表著朱高熾徹介入大明日常生活。
船夫們待船靠岸後,便將鹽卸下,他們使用的是同直沽一樣的手葫蘆。
隨著眾人卸載差不多,朱高熾帶著兩人去檢驗食鹽。
原本徐輝祖以及徐欽都不以為然,日常食用的食鹽他們都見過,粗糲的黃色顆粒,味道略微發苦,稍微好些的是川蜀井鹽,最好的是解鹽,這是貢鹽。
他們吃的就是貢鹽。
當朱高熾命船工解開袋子,露出裏麵如雪一樣白的鹽時,徐輝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這是海鹽?這是鹽嗎?”
朱高熾道:“當然是鹽,不然還能是什麼?”
徐輝祖不相信,伸手抄起一些,放嘴裏,好家夥果然是鹽,而且絲毫沒有半點苦澀味。
“這鹽怎地沒半點異味,甚至比解鹽還好!”徐輝祖無比震驚。
朱高熾道:“這也沒什麼難的,隻需要掌握方法,就能生產出這樣的鹽。”
古代曬鹽的工藝完全依靠的是天氣,首先要把海水引入蒸發池,然後再引入結晶池,通過太陽與風力蒸發幹水分,得到鹽的晶體。
但這樣的鹽還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經過進一步過濾提純,去除雜質,否則會中毒。
福建等地的曬鹽法就是這樣做的。
朱高熾的強大之處在於他發明一套更加科學的提純方法,速度遠遠比福建要快。
據說他們使用黃泥淋澆的辦法過濾。
徐欽立刻大聲道:“那這鹽賣什麼價?”
“當然是胖人賣多少你就賣多少,絕不能提價!”朱高熾斬釘截鐵。
徐欽有些為難:“這樣做解鹽就賣不出去了。”
朱高熾笑道:“區區一些解鹽,就算真的做不下去那又如何。”
解鹽是池鹽,成本上比熬波煮鹽的辦法要簡單得多,成本也低。
不過,灶戶過得很苦,解鹽中的大頭是被朝廷、鹽商拿走,灶戶隻有少量薪俸,所以朱高熾並不擔心。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