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急了,上前解釋,但一向開明的徐皇後這次卻說什麼也不同意,朱高熾費盡口舌,依然不能改變她分毫。
她的理由也很強大,以前廝殺那是無奈,現在他的身份不一般,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行動。
朱高熾十分鬱悶,什麼都準備好,隻要說通朱棣,一切都能搞定,但沒想到徐皇後半路殺出,徹底斷了他的美夢。
朱高熾去不了山東,幾個姬妾也很高興,可以安穩先過年再說。
但他自己卻食不知味,每天恨不能八百封書信往山東送,隻想要知道前線戰事。
然而山東之事的發展遠超眾人預料,年三十兒,山陰被攻破。
初一,曲阜也被攻入一隊人馬,隻是很快又退出。
但最令人擔心的消息是初五。
直沽衛前往山東,遇叛賊王五部,一戰而潰,丟盔棄甲,損兵折將兩百餘人。
天下皆震動。
隨後北平府三衛也遭遇不同挫折,吃了敗仗。
一時間義軍聲威大漲,朱棣被逼無奈,火速將陳瑛調離山東,捉拿下獄。
然而於事無補,山東之地的起義仍舊如火如荼,甚至有往山東全境蔓延的趨勢,無數響馬加入義軍,導致義軍連騎兵都有。
雖然騎兵規模並不大,然而卻叫人心驚膽戰。
文官們甚至顧不上慶賀陳瑛下獄的事兒,蹇義急得嘴上直冒泡,肯定朝廷派三大團營前去滅敵。
夏原吉卻不同意,三大團營人數眾多,無論調動哪一營,糧草都是天文數字,朝廷根本拿不出。
況且這事也不隻是他們在盯著,西南土司也有些蠢蠢欲動。
朱棣不得不加強四川、重慶防禦,防止土司趁亂起事,如此一來,能給到山東的資源更少。
初六朝廷接前線急報後就開了衙,重臣們迅速集結,商議該怎麼辦。
眾人爭吵不定,有人說要招撫,有人卻說如此事大,招撫已經不行,徒降朝廷身份。
朱棣本人也不支持招撫,但現實逼得他不得不考慮這種可能性。
朱高熾忽然越眾而出,“父皇,孩兒願率兩千人馬,平定山東叛亂。”
朱棣冷哼:“兩千?”
朱高熾道:“孩兒需要直沽水軍一千,孩兒的一千蒙古衛隊。隻需這兩部人馬,即可平定叛亂。”
夏原吉急忙道:“賊眾勢大,皇子若去太危險,臣不讚同。”
“陛下,此非小事,望陛下三思而行。”
蹇義也不同意,非但是他,禮部尚書李至剛,刑部尚書鄭賜,工部尚書黃福都表示反對。
朱棣又詢問淇國公丘福的意見,丘福道:“區區幾個叛賊,臣願率人傳檄而定,不需大皇子出馬。”
朱高煦突然跳出來:“父皇,孩兒願率人馬前去平定,替兄長、父皇分憂。”
魏國公徐輝祖、定國公徐景昌,曹國公李景隆都不同意朱高熾出馬。
朱高熾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多人反對,但他意已決,這次說什麼都要去。
於是力排眾議,越眾而出。
“父皇,非是兒臣自大,但此事除兒臣外無人能做。”
眾人皆不服氣。
朱高熾道:“平定賊亂自然簡單,但山東地區形勢複雜,平定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