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終結果並不好,但事情已告一段落,不用再糾結。
回濟南府後朱高熾便一頭紮進棉花推廣,與棉紡織廠建立的事情上來。
剛好即將開春,一切都還來得及。
祝榮圈的土地大約有十萬餘畝,都是無人耕種的荒田。
但祝榮也帶回來個不好消息:孔家發動人脈,將朱高熾在曲阜的事情添油加醋,導致朱高熾口碑急劇下滑,朝堂中彈劾朱高熾的帖子到處都是。
朱高熾冷笑道:“報紙呢?還沒發行嗎?”
“發行了。”
朱高熾道:“那你還擔心什麼?”
“隻是效果似乎不大好。”
朱高熾看著祝榮:“你深入了解過嗎?報紙的效果不在士大夫,而是普通百姓。”
祝榮苦笑:“朝廷來幾封信,都是彈劾殿下的,我已放書房裏。”
朱高熾道:“嗯,好,我會去看看。”
朱高熾又道:“棉花種植安排得如何了?”
“一切都好,苗床地裏的苗也長得很旺盛,隻是招不來人手,再不開荒,恐怕來不及。”
朱高熾道:“招不來是怎麼回事?”
祝榮道:“他們不信任我。”
“官府出麵呢?”
“或許好點,但應該也有限,山東地區搞成這幅鬼樣子,百姓都怕了。”
朱高熾道:“帶我去招工地點看看。”
招工地點安排在濟南府東城,朱高熾走過去,稀稀拉拉幾個人,文書無精打采。
朱高熾皺眉:“你就這麼招人?”
地方狹小,僅僅隻是三間房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什麼賊窩呢。
祝榮苦笑:“殿下,不是我不用心辦事,但很多事兒您可以出麵,我不能出麵。”
朱高熾道:“好的我知道了。”
次日,朱高熾在府衙中,把山東布政使招來。
目的隻有一個,讓山東布政使召集全省各地的牙行,包括官辦與私辦,給他們五日時間,趕到濟南府。
山東布政使奇道:“殿下,這麼多牙行作甚?”
“招人。”朱高淳兒沒對他詳細解釋,隻說了說棉花田的事兒。
山東布政使急忙道:“殿下,這樣做會導致有些縣令的考績十分低,而有些則十分高。
這不行,下方胥吏會鬧事的兒,辦不成。”
朱高熾頭痛,倒是把這個事忘了。
地方官府考績,其實很簡單,看人口,人口多了那就是政績好,人口少了那就是政績不好。
其餘像是案件數量之類的,都是次要。
因為人口這個比較容易搞些,多鼓勵生育勸課農桑,基本上就能成。
但案件不可控因素太多,縣令雖然可以壓下部分案件,但也有部分案件比較大,完全壓不住,而且具有偶然性。
思慮半晌,朱高熾道:“那就不讓工人們改變戶籍地,考成時依舊照著以往做。”
廖永搖頭:“其中難度很大,比如,一個人如果選擇隱匿,逃到彼處打工,官府完全無法掌控。”
朱高熾有些惱火。
這種惱火並非對準廖永,而是對這個社會的製度。
首先封建王朝執行的是人頭稅,也就是說隻要你活著就得繳稅,而且人頭稅與土地政策掛鉤,由此形成一整套社會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