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想大規模招人,就必須把這種關係處理好。

但牽一發而動全身,隻要改動一處地方,其餘細節都得跟著改動。

現實就像一團亂麻,捆得朱高熾動彈不得。

他急速行走,像個上了發條的機械人。

廖永也很無奈,這位爺在山東搞這麼大的事兒,實在叫人難以接受。

他這個山東布政使,負有直接責任,搞成功皆大歡喜,搞不成,那就是罪莫大焉。

朱高熾走幾步後,忽然停住:“招募其他戶籍。”

現在他爭取的是時間,要在短時間內搞定幾萬人的規模,甚至幾十萬人的規模,是件難度非常大的事兒,但這事又不能不做。

自從做生意後,他賺取來的大部分利潤都投到這個項目中,如果因為這件小事卡住,他得哭死。

而且,這還隻是棉花,鋼鐵更加需要大規模人口,光靠抓得幾個俘虜很難成事。

所以,他就把主意打到其他戶籍上去。

戶籍製度古已有之,比如匠籍、農籍,但明朝以前,這些籍貫是可以流動,比如樂戶從良,可以改籍。

但老朱為了更加方便掌控人口,直接將籍貫流動道路給堵死。

軍戶就是軍戶,一輩子隻能從軍,但可以科考。

鹽戶就是鹽戶,一輩子煮鹽去吧。

最慘的就是樂戶,其實就是妓女,歌姬之流,一入此籍,生下男孩是龜公,女孩兒是妓女,永世不得翻身。

而且朱元璋還特意規定,像他們這些樂戶,隻能戴綠頭巾。

這也是綠帽子的由來。

這對帝國統治有利,但非常不現實,幾乎就是朱元璋憑空想象出來的政策,士大夫很支持,因為這樣太方便掌控了。

朱高熾決定就從這裏入手。

不過如何說服朱棣是個大問題。

廖永奇道:“殿下,這……其他戶籍都有規定,絕不可隨意流動,況且,這麼一來天下不是亂了麼?”

朱高熾不搭理他,叫來侍衛,吩咐道:“明日帶上十幾人,跟著我微服私訪。”

他對廖永道:“廖大人,你也跟我一起去看看吧。看看這天底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廖永道:“這……臣自無不可。”

“期限一個月。”

廖永忙道:“啊?殿下,一個月?時間太久,根本不可能,府衙裏這麼多事。”

“我們又不是走得找不到人,隨時都可以聯係,這次選定地點是濟南府,以及周邊農村。”

朱高熾打發走廖永,忙坐桌案前,給朱棣寫奏折。

奏折中把他遇到的困難說清楚,並且請求朱棣準許他將其他戶籍之人招募為工人。

寫好八百裏加急發出去。

但他知道這封奏折幾乎不可能通過,朝廷是什麼樣的,他還是很清楚。

雖然這個帝國正在蒸蒸日上,但封建社會固有的樊籠,還是牢牢捆住每個人。

奏折送到通政司,先由通政司分類,分完後交給內閣,內閣看完再呈給皇帝。

最終由司禮監寫下評語,備份。

朱高熾選奏折就是要擴散。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