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話題迅速轉變成,這麼多錢財來源是否合法。
群臣的觀點也很有道理,首先,這麼多錢財集中掌控在一個人手裏,太容易出問題,無論是想起兵造反,還是做些別的都很容易。
第二,錢財乃是天下人的錢財,豈能胡亂揮霍?所以,朝廷必須有權監管這部分錢財的去向。
第三,這麼多錢財,朝廷可以做很多事。
朱高熾哈哈大笑,道:“我們今日是討論分類的問題,其餘的問題不在今日討論範圍,而且這些問題也沒有任何討論餘地。
我沒動用過朝廷資源,所有的發明均來自我養著的匠人,為何要把錢給朝廷?”
眾臣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對錢這塊他們並不熟,當然不知其中道理。
話已至此,再繼續談論下去毫無意義,分類這個問題反倒不是眾人關注對象,縱然有個別人仍垂死掙紮,但顯然意義不大。
朱棣強行宣布,永樂大典將按照新辦法分類。
至於其他人,朝廷並不強求。
如此也算安撫眾臣。
隔天晚上,朱高熾又求見朱棣,向他提出幾條建議。
“首先得增加人手,劃分新的類別後,需要提前甄別。
有些書中的內容不真實,與現實出入較大,這些書同樣也可以收錄,但僅僅作為存疑作品收錄,進行標注。
其次,兒臣想修建一座圖書館,免費開放,整個京師的所有人都可以前往圖書館借書。
第三,兒臣想進行一次大範圍考試。
作坊的人才問題實在刻不容緩,廠房如今即將建起,兒臣先從北平府調來人,但北平府有北平府的事兒。”
朱棣道:“大規模考試?你需要什麼樣的人?”
“木工、織娘、算學人才,農學人才,暫時需要這四種,其餘的再進行招聘。”
“這四種人並不難找。”考試是國家核心中的核心,朱棣並不希望朱高熾碰這塊權利。
朱高熾很直接:“帝國這種人才太少,孩兒需要的人太多,而且其中許多濫竽充數之輩,孩兒就算招納來也得進行再次培養,太麻煩。
但天下人何其多,孩兒以為隻要向天下發布消息,組織他們進京考試,孩兒就能從中篩選出相應人才。”
朱棣皺眉:“可你這也招不來多少啊?”
“所以孩兒會出所有趕考費用。”
朱棣妒忌的眼睛發紅,“這麼多人你出得起麼?”
“孩兒會先在各地組織考試,然後再組織赴京,所以人不會太多。”
朱棣點頭:“朕準了。”
正說著話,忽然從外麵進來個小太監,急急拜見後,對朱高熾道:“殿下,門外有小廝來,說是有急事要見殿下。”
朱高熾皺眉,道:“叫他進來。”
小廝不多時躬著身子進來,手裏提個籃子,朱高熾好奇道:“你來是為何事?”
小廝打開籃子,取出幾塊豔紅色的寒瓜:“殿下,胡博士說第一時間給您送來,這是寒瓜。”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