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朝會,談完正事,朱棣把此事當作正事交給大家討論。

這下好了,朝堂搞得跟個菜市場似的。

一個老禦史跪地大哭:“陛下,此法斷然不可行!祖宗之法,豈能輕易變動?

此分類方法,上應四時,下應四民,乃合天道,怎麼能胡亂更改?”

朱高熾膩歪得不行。

有人跳出來,道:“此法已用近千年,貿然更改天下大亂。”

朱高熾無聊的打個哈欠,這種說法陳詞濫調,毫無新意。

因為,他們始終無法說出口,這麼劃分類別,其本質目的就是為突出儒家地位,根本就不是為方便。

朱高熾很雞賊,他同意將儒家單列,但是呢,地位是給你了,你卻跟其他的玩不到一起。

人家都是按照新的辦法劃分,唯獨你儒家照舊。

時間久了大家都會認為儒家完全是另外一種東西。

但儒家本質上就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已,隻不過因為統治需要才逐漸發展成這般模樣。

儒家踢出群聊,不帶你玩,以後怎麼辦?

一群人咋咋呼呼,這才是真的戳他們的肺管子,朱高熾無聊打個嗬欠,朱棣怒道:“熾兒,你來說說,其中緣由。”

朱高熾出班,拱手道:“父皇,列位臣工,王安石說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半山雖然此語多狷介,但卻有道理!

古言刻舟求劍,今日抱著祖宗成法不變之人,何嚐不是另外一種刻舟求劍?

去年北平府五個作坊,合計納稅五十餘萬兩,利潤1500萬兩。

今年棉紡作坊建成後,預計納稅二十餘萬兩,利潤600餘萬兩,鐵器作坊預計納稅三十萬兩,利潤九百餘萬兩。

明年兩作坊合計納稅預計突破百萬,利潤合計三千萬。

但現在兒臣遇到大難題,並無相應人才,兒臣需要木匠、鐵匠、精通農學、算學、地理、天文、水文、貿易、會等多方麵學科的人才。

這些人都需要極高造詣,倘若不如此分類,這些人的培養難度會變得極大。

而且,兒臣所需人才隨著作坊擴建,會爆炸式增長,單靠兒臣自行培養根本不足以應付。

所以兒臣才打算重新分類,促使各科人才自學,整理出相應教材。

另外,永樂大典乃是千年大計,此書旨在收錄海內外各種孤本善本,學術著作,囊括天下文字精髓,不但分類進度緩慢,而且今後查閱極為不便。

為大明千年計,兒臣以為需要重新分類。”

大殿裏鴉雀無聲,分類的事已經沒人想要討論,大家想討論的是另外問題,朱高熾的幾個作坊竟然這麼賺錢麼?

這錢也太多了,比國庫收入都多。

文臣們心裏變活絡。

賺錢多並不是什麼問題,但皇帝賺這麼多錢,那問題可就太大。

首先,皇帝如果掌握財權,那還有文臣們什麼事?

自古以來控製皇帝的手法都是控製財權,實際上封建帝王也確實無理財之能,財權是帝國的半壁江山。

文臣武將各自有別,掌權方式不同,文臣掌錢,武將掌軍,這才是帝國的兩大支柱。

朱高熾這做法,等於直接把文臣的財權拿走,皇帝還怎麼被控製?文臣如何在朝堂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