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運輸棉花的車輛,全都是投入巨資改進的。

光是棉花田裏就容納了四萬五千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人口。

登萊地區還修建了碼頭,重修道路,訂購四艘碩大無比的貨船。

這一筆筆投資,全都是從他們的企業中抽取的利潤,水泥、玻璃、肥皂等幾乎所有的作坊利潤全都在這兒。

如果失敗祝榮可能要跳河。

幸好一切都很順利。

從下午開始,源源不絕的機器吐出大量棉布,整個作坊中人來人往,綿延不絕。

但祝榮很快就接到小廝的稟告:“供不上了!這幾台機器簡直就是怪獸,這麼多人紡紗都跟不上。”

祝榮頭痛:“哪一步跟不上?”

“梳棉跟不上。梳棉機雖然很好用,但速度較慢,還需要人工清理,我們至少需要二十台梳棉機。”

祝榮凝眸沉思:“你立刻叫人送信到北平,訂購梳棉機。”

“可這現在也來不及啊。”

“沒關係我來想辦法。”

祝榮能有什麼好辦法嗎?沒有!堆人,用大量的人來比肩機器。

作坊再次放出招工通知,招募處理棉花的人,這工作很簡單,其實就是把棉籽取出,棉花梳理好,隻要有手就能完成。

告示被官府貼於衙門前,接到消息的人奔走相告,不到半天,就有數百人報名。

今年是山東民眾最為開心的一年,朱高熾種植棉花需要大量人手,棉紡作坊也需要大量人口,聽說就連被送到唐山的人都過得很不錯。

小廝立刻派騎士將訂購梳棉機的信息送回北平府。

北平府如今已經是北方的工業中心,大量的機器、鐵器、玻璃、肥皂等都出於北平府,導致這裏彙聚了許多人。

除漢人外,還包括蒙古人。

朱高熾的政策是盡量用經濟手段把蒙古人牢牢釘死在草原上,實際上這個成果已經初見成效,靠近大明的部分蒙古人已經開始半定半牧。

夏天時候趕著牛羊到處放牧,到冬天則主要依靠青儲飼料過活。

剛剛過去一個冬天,朵顏三衛凍死的人幾乎沒幾個。

因此蒙古人抵達北平府後,帶來大量需求,鐵器、各種日常用品、甚至文化用品他們也都開始需要。

北平府的作坊跟上了發條似的,恨不能一天忙碌二十四個時辰。

鐵器作坊尤其忙碌,來自草原的大量訂單,幾乎充斥著鐵器作坊,自年初開始,當草原商人知道中原王朝不再限製鐵器出口後,幾乎就像蒼蠅似的圍過來。

每個人都想分羹,甚至包括原本並不是商人的人。

當山東的單子抵達後,鐵器作坊的主事腦袋有點大,他叫來負責作坊生產的管事,道:“山東那邊又缺梳棉機了,你得去趟唐山催促他們下,四號鋼再來點。”

管事道:“我們的訂單太多,已經沒辦法滿足生產啦!”

主事笑道:“這你不用擔心,這麼多訂單,我們外包出去就成。草原上的訂單並不值錢。”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