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高熾的說法,目前一些東西確實可以放棄。

例如宮中一直都存有大量絹帛,你說這些東西不好看吧?那也不是,但你要說有什麼大用嗎?似乎也沒有,都在宮廷裏堆著發黴。

絹帛大部分都來源於稅收,很多人根本沒有別的物產,拿絹帛抵稅是非常常見的事,朝廷也利用這些絹帛賞賜大臣。

但棉布出來後,這些絹帛就真的毫無用處。

如果想要更高等級的布料,完全可以使用絲綢。

如果想用低等級的布料,可以用棉布。

絹帛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十分難受。

朱棣聽從了這個意見,宮廷中共清理出一萬多匹絹帛,另外還有些稅收上來的雜色物品,同樣也沒什麼用,一起捆了,準備送去亦力把裏。

這些就是下的餌。

不過如今天氣寒冷,不適合運輸,所以準備來年開春再送。

金陵城裏又快臨近春節,這時已經來到永樂二年。

朱高熾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經改變曆史,原本的曆史上,今年朱棣將會發動大規模北伐,不過這個時空下,已經沒有這個必要。

據北方來的消息,稱大草原上今年整體情況良好,況且推廣青儲飼料後,臨近大明的草原部落都很好的休養生息。

他們大部分都急於充當商販,把大明的貨物源源不斷往北方運送。

盡管往年也有這樣情況,但從沒像今年那麼規模龐大,不但漢人商賈充斥其中,蒙古商人也不遑多讓。

聽說連韃靼大汗坤帖木兒都用上煤爐和玻璃燈。

過年期間,還有一批特殊客人,他們就是來自大食的商人,這是他們今年第二次來大明,在崇明島靠岸後,憑著與朱高熾的關係,他們得以進入內地,並且允許過中華新年。

從臘月初一開始,整個金陵城中都彌散著新年的味道,今年大街上的人明顯多得多,南北商人要比往年起碼多上三成。

貨物商品種類也明顯繁多,出現了專賣倭國、朝鮮特產的店鋪,從遙遠的阿拉伯那兒乘船抵達的香料、寶石,來自東南亞的象牙、珍貴木材,也同時出現在金陵城。

而且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有很多。

朱棣對於朱高熾的政策,支持商業發展心裏怎麼想不知道,但他切切實實感受到,金陵城又活躍起來。

然而在這一切繁華表麵,下麵流著暗流,如果不是朝廷中的核心人士,根本不可能知道。

臘月二十四日周星月與祝榮同時回來,兩人本來也不是同時,隻是半路偶然遇到,所以兩人一起抵達,他們回來是為了彙報今年的賬目。

去年一年,雖然鐵器作坊與棉紡廠隻開業了半年,但營收是非常爆炸的。

比如鐵器作坊,其營收——以及超過大明的財政收入。

當然指的是白銀,大明的財政收入中包括大量實物,所以不好計算價值。

棉紡廠的收入也要比預期的好太多,據祝榮說,很多人都交了定金,根本不管明年到底有沒有貨,所以棉花的推廣刻不容緩。

朱高熾靜靜聽兩人彙報完,這才開口:“接下來你們做個準備,棉紡廠要開到西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