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貨幣本身隻是貴金屬貨幣的一種,相對來說其比紙幣要略簡單。
朱高熾收到大批量的金銀準備金後,立刻開始著手準備金銀幣。
在所有的準備金中,除去部分金銀是銀行貢獻的準備金,大部分其實都來自倭國。
倭國鐮倉幕府時代剛剛結束,目前南北朝合並,後小鬆天皇在位,主持幕府的是足利義持,但真正的主人其實是足利義持的爹足利義滿。
總體上來說,與德川幕府不同的是,足利幕府對大明朝是非常尊重,這個時候倭國還沒有從唐朝時白江口之戰中緩過來。
倒不是說戰力上沒有緩過來,而是精神上沒有緩過來。
視中國為天朝,朱元璋建立大明時,曾經派遣使臣前往日本,一是為倭寇問題,二是催促日本朝貢。
但是當時倭國南北對立,南朝派人去了大明,北朝足利幕府並未行動。
洪武二十一年,南北朝合並,並於建文二年派人入貢大明,建文帝發往倭國國書,冊封皇帝,但隨後永樂帝登基,永樂二年也就是去年才正式建交。
朱高熾建立毛紡、棉紡工業後,便將這種細密、緊致價格又相對低廉的布料大量發往倭國,由此賺取大批金銀與銅礦。
倭國的金屬冶煉工藝相當低級,他們自己國內要麼使用金銀直接貿易,要麼就用大明的銅板,自己做的銅板脆弱不堪,根本無法使用。
這大批的金銀,朱高熾全部丟進銀行,按照固定火耗後,再換成金銀幣。
至於製造金銀幣的第二個條件,也很簡單,那就是水力衝壓機。
蒸汽機尚未發明前,利用水力衝壓製造貨幣其實很容易,西方一直都使用金銀幣交易,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以前。
不過那個時候防偽手段不是很好,所以金銀搞得質地都很軟,圖案模糊不清。
第三個條件,就是合金性能。
貨幣的合金由科學院那幫子工匠解決,他們將不同比例的金屬融合冶煉,最終找到一種足夠堅硬,質地好、不易磨損變形、又明亮度極高的配方。
水力衝壓第一版金銀幣,是在朱高熾、朱棣與夏原吉三人的見證之下進行。
水力衝壓機隻能設置在秦淮河沿岸,盡量減少與民間的接觸,雖然是在內城,卻劃出一片空白區域。
朱高熾莫名激動,緊緊盯著機器。
朱棣撫須微笑。
夏原吉十分期待,身子前傾,眼睛也是盯著機器。
朱高熾一聲令下,機器轟隆隆開動,由水力帶動,巨大的錘子被提起。
金板送到錘子下,咣當一聲巨響,接著錘子又提起,砧板轉了三分之一,將一塊完全空置的砧板轉到錘子下方。
第一版金幣已經製作完成。
模板打開,金幣掃出,合計八十餘枚,送到三人麵前。
金幣的設計是由楊思君動手設計,按照朱高熾的設計思路,正麵寫大明中央銀行,中間是一兩,背麵則是洪武爺頭像的側臉。
下方寫小字奉旨禦製,永樂三年。
金幣比銅錢大上兩圈,略厚,握手裏沉甸甸的,手感非常好。
朱高熾檢查圖像、字樣,非常高興,這金幣比預期的還要好些,之前做過幾次,都沒這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