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王半城都有大半絲綢送到北方,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北平府,一個遼東的大寧城。

北平府的商人主要做的是北平府周圍以及輻射山西陝西等極其北部草原的生意。

大寧城主要做遼東、朝鮮等地生意。

另外濟州島也送去部分絲綢。

但武林門開業一個多月後,北平府的商人陳敬智拒收絲綢,隻留下不到四分之一的貨物,其餘的全都拉回來。

王半城十分生氣,問管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陳員外說今年用不了這麼多絲綢,明年看看再說吧。”管家如此回複。

王半城又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而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是因為棉布。

陳敬智說今年大部分人都買了棉布,而且購買量非常大,絲綢就有點銷不出去。

當時王半城並沒有當回事,命人將絲綢拉回來。

但隨後,絲綢的售賣受到極大影響,除北平府地區外,遼東地區也隻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往南廣州福州隻有去年的四分之一。

這些消息讓王半城措手不及,它們幾乎同時到達,根本沒有給他反應時間。

一船船的絲綢從外麵拉回來,堆進庫房。

看管庫房的老管家唉聲歎氣。

整個王家都愁雲慘淡,飯桌上再也沒有歡聲笑語。

平日裏王半城每天都要去作坊轉一圈,然而已經連續好幾日他都沒去過,反而四處奔走,尋找知情人,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棉布按照道理來說跟絲綢並不衝突。

棉布那麼便宜,絲綢那麼貴,這兩者壓根就不是同一種東西,怎麼會對絲綢產生這麼大的衝擊呢?

老朋友李大長回答了這個問題,“是因為鄉村的中小地主,這些人以前多少都會買些絲綢,可是棉布出來後,他們的所有衣物全都被棉布替代。”

王半城恍然大悟,但現在知道似乎也沒什麼用。

他試探著問能不能往西域送點,可是李大長告訴他,四川那幫子人早就搶先了,四川地區的絲綢大規模往西域運輸,導致價格上不來。

杭州地區的絲綢生產商很多,王半城隻不過是最大的那個。

有段時間,錢塘江裏到處都飄著船隻,每艘船上都是滿滿當當的絲綢。

王半城倒下了,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管家問他要不要先暫停生產,但他不敢,生絲的存放時間沒有那麼長,不盡快處理,就毀了。

“生絲收購全部停止。”他在病床上下達了這個命令。

管家說很多生絲商都是以前合作的老熟人,就這麼停止,是不是不太好。

王半城哀歎:“自家祖墳都哭不過來,誰還有功夫哭亂葬崗,停了停了!”

杭州的絲綢商人徹底有些坐不住,他們打聽到消息,太子殿下為了將錢幣推廣開,所以基本上每個州府都有一家類似武林門那邊的大型布鋪。

也就是說棉布徹底推廣開,在全國各地都無限量供應,造成布料市場的飽和。

他們的絲綢沒有地方可賣。

王半城作為最大的絲綢商,理所應當是領頭羊,幾個絲綢商人到府上找他,請他出麵理事。

王半城沒辦法推脫,拖著病體,在梅園跟各位絲綢商人見了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