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的開港,令杭州的絲綢瞬間有了去路,同時也催生金陵商人的行動。

身為勳貴,他們自然不甘落後。

曹國公李景隆打聽過上海開港的情況後,特意帶人跑去看一番,嘴巴都沒合攏,整個碼頭上燈火通明,即便是夜裏,這裏也沒有停下。

光著肩膀的漢子,推著小推車來去匆匆,數不清的商人腳不沾地,跟飛似的,這裏沒人停留,所有人都爭分奪秒。

國公爺的儀仗雖然打出來,但沒人停留,他們隻是自覺的繞開,就好像流水遇到石頭。

李景隆站馬車上,定定看了許久,才命車夫回客棧,把自家商號的主管叫過來,“這裏的生意怎麼樣?”

主管歎息道:“公爺,這裏的生意實在太好了,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要排長隊,有些人甚至得等上一個時辰才能吃上飯。”

“賺了多少?”

“昨天賺了百十兩,這幾天天如此。”

李景隆心裏有底了,一年好幾萬兩,這個酒樓不算賠。

他匆忙回南京,把管家以及商號裏的幾個主要管事招過來,問道:“我看上海港繁忙得很,咱們要不要也去跑海貿?”

李福趕緊說道:“公爺,做海貿可以,關鍵問題是咱們賣什麼?”

“當然賣絲綢啊。”

“絲綢固然好,但是太多人賣了,根本就賣不上價,我聽說南洋那邊的絲綢最近都便宜了,因為咱們過去人太多。”

李景隆又問做什麼生意好,李福建議出口玻璃。

李景隆沒想到答案是這樣,但仔細考慮後他認為這個生意可以做。

玻璃雖然重,但價值也高,尤其是玻璃鏡等物,可以替代銅,自然是好東西。

說做就做,李景隆先叫李福聯係人手,買幾艘船再說,可是船廠是要排期的,不是上街買顆白菜,到那兒就能買著。

李福跑了江南造船廠,回答說船期要等到明年年末,又托人往北方的天津詢問,那邊更加誇張,船期都排到後年年末。

他托人打聽有沒有人要出手海船,不過還真被打聽出來,這人跑的是重慶到上海線。

李景隆說那就趕緊買下來吧,李福趕緊勸住:“公爺公爺,這可不能買,這船到了海裏可就翻了。”

李景隆氣急敗壞:“這生意難道就不做了嗎?”

李福低聲道:“我聽說,孟將軍手裏有幾艘舊船,那可都能下海的。”

於是李景隆帶著人跑上海去找孟善,孟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這是軍艦,這主意你也敢打?

李景隆道:“我又不是白要,我出錢買下,你們再換新的唄。”

這個主意可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但這些軍艦確實是從明初時繼承,已經有年頭。

孟善拿捏不準,於是便向朝廷彙報此事。

朱棣氣得直摔奏折,要不是李景隆是個功臣,他這就砍了這廝。

朱高熾接到消息趕緊跑來,勸解道:“父皇,依我看這事兒可以做。”

朱棣瞪他:“軍艦怎麼能賣給私人?”

朱高熾的意思是,這些軍艦反正都已經老了,再過幾年也要退役,還不如趁著現在把船賣了,收回成本,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