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侍郎主持下會議取得進展比較快,因為大家都知道,隨著日期臨近,一年中的貿易時間僅僅隻有幾個月,他們必須要盡快定下來。

製定章程合計共五十多條,這是非常粗略的規程,朱高熾看了一遍,發現上麵竟然沒有對股東做出任何限製,這是完全不行。

朱高熾將股東的權利與義務做出詳細說明,作為補充條款。

提交朝堂討論後,諸位雖然都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但他們還是從朝廷的角度出發,補充許多意見。

修訂完成的章程交還大會討論,商人們很不爽,但他們都不敢說,低著頭,聆聽朱高熾的說明。

朱高熾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這些事關你們的切身利益,如果現在不說,將來可就沒機會。”

有人壯著膽子問:“新章程中說必須依法納稅,但稅收怎麼查?”

朱高熾解釋:“目前大家的稅都是按照三十稅一,這種稅率很不合理,比如有些東西,我所知道的人參鹿茸或者是南珠,都是幾倍幾十倍的利潤。

然而糧食、農產品的稅率與這些東西一樣,這合理嗎?

稅法目前還在討論,等到討論結束後再公布,到時候大家按照新稅法納稅就是。”

“可新式記賬法我們也不會。以前記賬的法子不行嗎?”

朱高熾搖搖頭,“肯定不行,舊記賬方法有太多漏洞可以鑽,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每個公司都應當建立合適的財務製度,至於新式記賬法不會的問題,這也簡單,朝廷會舉辦短期培訓班。

今後查賬,都是稅務查,如果你們使用舊式記賬法,那麼會直接頂格罰款,無論你們有沒有偷稅漏稅。”

商人們喜憂參半,喜的是還有商量餘地,憂的是今後稅率肯定會提高。

稅法也是朱高熾一直都很關注的事兒,但稅法征收又是非常複雜的事兒,絕不是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之前朱高熾曾經跟夏原吉提過這事。

但之後一直忙於其他事兒,所以根本沒顧上稅法的製定。

現在到了不得不製定的時候。

這一日夏原吉來找朱高熾,問他稅法究竟該怎麼製定,朱高熾說得請更多的人來討論才行。

首先就是朝廷中的重臣,蹇義這是比較正統的士人,他代表的是士族利益。

勳貴就邀請魏國公、曹國公以及定國公三人,這三人代表著武將的利益。

除此外,還得找到商人代表。

朱高熾並不認為隻找到大商人就行,關鍵問題是得具有廣泛代表性,舊商人代表,新商人代表,大中小都要有。

另外還要有小吏,小吏負責收稅,怎麼征收合理,他們才是比較關注的,而且商人會玩什麼花樣,他們也清楚。

他邊說邊寫,林林總總記錄下一大張紙,遞給夏原吉。

夏原吉看著就頭大,這麼多人,光是算算足足數百人,討論一個稅法,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朱高熾安慰他說:“不用著急,眼下是先把海關建起來,不能搞得這麼大的國家隨意出入,另外把絲綢的問題解決掉才是正事。”

但隨後,朝堂上又發生爭執,那就是究竟該由哪個部門認定資質?